下单了大竹酒曲,好激动,追随Z大师的脚步
本帖最后由 清酒厂长 于 2015-7-14 16:31 编辑经过我的研究,郑老用的是这个酒曲
不错哦:lol
7月7日9:25更新:
韵达好快!
酒曲到了,做半甜型黑米酒。两斤黑米,两斤糯米,泡一天,蒸40分钟,曲用量0.4%,搭窝后6小时,表面撒的曲长了5mm的菌丝,好快!
半甜型黑米酒
原料:黑米两斤半,东北粳糯米两斤,东柳酒曲8克,凉开水、自来水管够。
7月7日,泡米。
7月8日,7点开始蒸米,小锅费劲啊,两锅用了半天!底锅水干了,还冒烟一次,满屋塑料味,还以为尼龙蒸布烧化了,赶紧撒上两斤自来水压压惊。饭没开花,又撒热水不知多少次……以后用高压电饭锅。鬼使神差,这次米混合泡的。下次泡米要分开泡,分开蒸饭,两种米性质差别太大了。糯米容易熟,黑米熟了也不一定开花,熟后掐开里面是弹性十足的胶冻状透明淀粉。糯米4小时就泡透了,黑米还有硬芯,需要八小时。下次高压电饭锅做饭,一斤泡好的米,加0.7斤水,出饭率200%
一共4斤半米,吸水后不知多少斤,占用三个容器。
7月8日 12点、14点搭窝,两坛。
7月9日 8点 12点那坛已经听到气泡响。
7月9日 下午3点,已经出水,本坛用了25小时。另一坛是陶瓷锅,塑料袋皮筋封口,已27小时,水满酿窝7成高。
用20ml注射器,吸出酒窝里的清液,倒进葡萄酒杯,摇一摇,半浊桃红色。尝之,低甜,微涩,黑米的粘稠肥厚感,满意,80分。
不加水,等待酒度上升。
7月11日 9:44 更新:玻璃坛明显不行啊,没搭窝,只有上层糖化出水,下层缓慢。而搭窝到底的陶瓷砂锅,气泡更响,水满窝八成。
48小时,米就整体上浮了。而玻璃坛的没上浮。
将玻璃坛里的米倒入新买的陶酒坛,重新搭窝到底,一夜后气泡响声猛烈,赶上砂锅版了,满意。以后玻璃瓶只能装白酒了。
大竹格林的吧看群里老师们评价不错,我也打算搞一些,做点清酒出来。 你好,谢谢你的使用,我的酒曲可以干型,也可以半干,如果想做半干的酒,很简单,少加点水就好了。其他黄酒曲也类似,只是每种酒曲的酵母活力不同,使用加水量的控制不同,比如我的去酵母最高是20度,就需要350克左右,有的曲酵母极限是17度的,需要300克左右的糖,剩下的就留酒里了,还有的酒曲会更低。在米量不变的情况下,加水少了,糖分比例就多了。这也是为什么相同的酿造,相同加水量情况下,别的酒曲做出来的酒相对甜的原因。
我自酿葡萄酒在先,所以酿米酒时有些想法会自然融合葡萄酒的理念。
葡萄酒,新酿的酒基本不算酒,难以下咽,桶半年,瓶一年,饮用味佳。所以有人说酒本是岁月,造化的产物,人力很微小。
我想米酒,黄酒也亦然。新酿的酒如果是半甜,甜的酒,酿完即喝,口感不错。但是也因为有糖分,陈酿的困难比较大。所以市面葡萄酒里很少有甜酒。健康问题另说,糖分掩盖了酸,涩,苦等,应该更适合国人口味。
而干酒因为无糖,又有高酒度(20)保护,陈酿简单,而新酿不好喝,在1-2年后才是最适宜饮用,也只有干酒,才能品味出酒的好和坏,酸甜苦辣涩5味的细腻,均衡,厚重,乐在其中。
但是最后还是是我错了,通过这2年的反馈,还是以喜欢喝半甜,甜的新人为多,以后我会在酿造说明中加以更新。
说了这么多,在此也为自己留个脚印。同时还可以得2分奖励;P
大竹酒曲?什么厂? 给个链接。让我也追随你的脚步:lol:lol 楼主对其曲的试验室检测结婚果出来了没有? 重庆有2个大竹?大足? 某宝上大竹的酒曲太多了,:dizzy:,肯定鱼龙混杂,难以分辨了:dizzy: 本帖最后由 nmhyt 于 2015-7-5 12:17 编辑
nmhyt 发表于 2015-7-4 20:47
大竹格林的吧看群里老师们评价不错,我也打算搞一些,做点清酒出来。
东柳醪糟坊这个店就是群里大竹-格林发过的那个。 nmhyt: 东柳醪糟坊出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