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jun9966 发表于 2019-6-2 09:48:33

重要的技术资料,楼主辛苦了

whm255 发表于 2019-6-2 10:08:11

进来学习,谢谢分享!:):)

jiangge 发表于 2019-6-3 21:09:39

好像超过80度淀粉容易水解为糖,个人感觉还是60-70度为佳。

hglcr 发表于 2019-6-3 21:25:13

jiangge 发表于 2019-6-3 21:09
好像超过80度淀粉容易水解为糖,个人感觉还是60-70度为佳。

对的,水温高淀粉流失多。还有发酵10-13天,清做也太短了。

世界水手 发表于 2019-6-4 13:54:00

jiangge 发表于 2019-6-3 21:09
好像超过80度淀粉容易水解为糖,个人感觉还是60-70度为佳。

根据你的回复,今天试了一下,早上8点半到中午1点半水温保持在70-80度之间成功完成闷水过程,开口率80%左右,等到晚上或者明天早上进行复蒸看看有没有效果

hglcr 发表于 2019-6-4 14:30:38

世界水手 发表于 2019-6-4 13:54
根据你的回复,今天试了一下,早上8点半到中午1点半水温保持在70-80度之间成功完成闷水过程,开口率80%左右, ...

泡粮60-70度差不多,你闷粮温度则又低了,玉米焖粮水95度都不嫌高。

世界水手 发表于 2019-6-4 17:16:46

hglcr 发表于 2019-6-4 14:30
泡粮60-70度差不多,你闷粮温度则又低了,玉米焖粮水95度都不嫌高。

95度是闷2小时,再蒸2小时,我这里只能全靠闷,所以一闷到底了
今天闷粮的感受是省燃料又省心,把水烧到80度,加够干粮重量2.2倍的水就不管了,3个小时后看到温度降到了70度,火息了,又把火烧着,就这样闷了五个小时不到点,开口率80%
本想冷吊后再蒸,冷吊了3个小时的时候看看开口率已到95,不复蒸也开口就不复蒸了
下一步再试试70度行不行,如果行就买个保温桶来闷,用太阳能水闷连燃料都不用了

世界水手 发表于 2019-6-4 17:17:02

hglcr 发表于 2019-6-4 14:30
泡粮60-70度差不多,你闷粮温度则又低了,玉米焖粮水95度都不嫌高。

95度是闷2小时,再蒸2小时,我这里只能全靠闷,所以一闷到底了
今天闷粮的感受是省燃料又省心,把水烧到80度,加够干粮重量2.2倍的水就不管了,3个小时后看到温度降到了70度,火息了,又把火烧着,就这样闷了五个小时不到点,开口率80%
本想冷吊后再蒸,冷吊了3个小时的时候看看开口率已到95,不复蒸也开口就不复蒸了
下一步再试试70度行不行,如果行就买个保温桶来闷,用太阳能水闷连燃料都不用了

hglcr 发表于 2019-6-4 19:07:40

世界水手 发表于 2019-6-4 17:16
95度是闷2小时,再蒸2小时,我这里只能全靠闷,所以一闷到底了
今天闷粮的感受是省燃料又省心,把水烧到80度 ...

水手哥的这种钻研精神让人敬佩,有一点我觉得不能光看开口,要看柔熟度,因此“冷吊了3个小时的时候看看开口率已到95,不复蒸也开口就不复蒸了”似乎欠妥,要用手捏、碾压,观察玉米内部的糊化情况,复蒸还是不是省,通过复蒸使玉米内外水分更均匀,内部也高度柔熟。

jiangge 发表于 2019-6-8 21:25:29

淀粉在蒸煮过程中,除发生上述物理化学变化外,还发生着化学变化,主要是淀粉 被水解的变化。造成淀粉部分水解的有两个因素:其一是在预煮过程中,当温度升到50 ----60C时,原料中含有的淀粉酶系统,活化并水解淀粉为糖和糊精,这神现象称为“自 糖化”。淀粉水解的另一因素是当蒸煮是在微酸性状态下进行时,会发生淀粉局部酸水解 的情况。温度在70C以前,水解产物主要是糖,温度在75--80C时,产品主要是糊精。
糖的生成是不希望的现象,因为在随后的髙压蒸煮过程中,这些糖有可能进一步反 应而损失掉。糊精的生成不会造成可发酵性物质的损失,因为,它在蒸煮过程是比较稳 定的.
记忆错了,应该避开 60-70℃。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自酿白酒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