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静之 发表于 2018-9-1 20:16:22
四十七、山东兰陵美酒山东兰陵美酒产于山东苍山县的古兰陵镇。据考证,在3000多年以前,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鬯其酒”字样,即用黑黍米酿酒,这就是兰陵美酒的前身。春秋时代,兰陵又名东阳,兰陵美酒又叫东阳酒。到唐朝,兰陵美酒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完善,而且质樊静之 发表于 2018-9-1 20:16:40
量和数量也相当可观。不但在本地及山东省内畅销,还畅销数千里之外的西安、洛阳等大城市。那时全国许多城镇的酒店为了装璜门面,招揽顾客,都在店前高高挂起“兰陵佳酿”的招牌。大诗人李白喜饮此酒,曾赋诗赞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诗为酒发,酒因诗名,从此之后,兰陵美酒更加驰名四海。水土是决定酒品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传说兰陵的地下水,很久以前会定期变成酒,只要把水从地下汲出,不需任何加工,便是上等的好酒。现代科学证明,兰陵的地下水分碱、甜樊静之 发表于 2018-9-1 20:17:20
两种。碱水含有多种矿物质,人不能饮用,专供造酒。当地俗称“围里”的地方,水都是碱水,而一墙之隔的圈子外,就是甜水,甚为奇特。为探索其奥秘,造酒工人曾在兰陵及离兰陵4公里的横山做对比试验。两地酒工对换蒸酒,结果两地酒味区别明显,足以证明兰陵酒得天独厚的水源优势。兰陵美酒具有天然形成的琥珀色泽,晶莹透明,醇厚可口,回味悠长。可谓色香、味美。兰陵美酒是一种具有养血补肾、舒筋健脑、益寿强身功能的滋补酒。【主要原料】樊静之 发表于 2018-9-1 20:17:37
黍米40kg、麦曲12~12.5kg、高粱酒(68.5度)77kg、水90kg,以上原料为一缸用量。【工艺流程】原料选择与处理→浸米→淘米→糊化→散冷→糖化加曲→入缸→搅拌→封缸→撇酒→抽酒→压榨→过滤→澄清→配酒→包装→成品【工艺要点】(1)原料选择与处理:黍米有黑色、白色和栗色3种颜色,以黑色品质为最好。选用的黍子以当年新黍为最好,要求颗粒饱满,形状整齐,不霉不烂,无秕无糠,光滑鲜亮,淀樊静之 发表于 2018-9-1 20:18:00
粉含量在63%以上。过筛取出碎米,洗净后备用。(2)浸米、淘米:每锅用量80kg计,浸渍1~2h后,淘洗至水清,沥干余水。(3)糊化:先将锅内90kg水烧开,再将黍米倒入锅内,随即降低火力,以免黏结于锅底,同时不断用铁铲搅拌,约20min后,黍米逐渐向上浮起,此时可加大火力,猛烈搅拌,至米粒全部裂开成粥状,再压火力,闷盖煮30min。(4)散冷:将煮好的粥用铁铲移入凉箱内(箱长1.7m、宽1.2m、樊静之 发表于 2018-9-1 20:18:19
深0.2m,底部和四周均钉上锌皮,置于高0.6m的木架上,木架四脚装有滚轴,便于移动)。当粥装入后很黏,随即不断搅拌,使之迅速冷至55℃,便可加曲。(5)糖化加曲:用曲必须是储存期较长的中温曲,曲香浓郁,糖化力在35%以上。温度冬季为55℃,春、夏季为52℃。用曲量冬季为31.2%,春、秋季为30%,夏季为29%。搅拌均匀后,自行糖化70min。(6)入缸、搅拌、封缸:将冷却到40℃以下的糖化醪,放在瓦缸内,加入68.5度的高粱酒(酒度高,折算后加水补充之),温度控制在25℃以樊静之 发表于 2018-9-1 20:18:34
上,每缸配料以40kg黍米的糖化醪计,加入高粱酒77kg,搅拌使之均匀,盖好,品温在31~33℃。每天搅拌一次,3d后用泥封缸贮存。存放4个月(室温在20~25℃,最易澄清)。(7)撇酒:将头汁酒,上层酒液撇至糟粕5cm处,即停止撇酒,将此酒送入澄清室瓦缸内澄清。二汁酒继续撇至接近糟粕为止,此酒倒入另缸澄清。(8)抽酒:表面酒液撇除后,再分4次抽酒。头抽酒:用竹篓,套上布袋插入缸内酒醪中,经过5d后,酒液已渗入篓内,将此酒抽出单独存于缸内。二抽酒:再经7d后,同上抽樊静之 发表于 2018-9-1 20:18:54
酒。三抽酒同上。四抽酒:经过3次抽酒后,再将两缸合并一缸,静止10d澄清,同法抽酒。(9)压榨:将抽完酒液的糟粕装入一个布袋里,放入一个压榨桶内,桶底有小孔,上面压以木板,木板上放上大小石块,逐渐增加压力,每日压榨1~2次,直至压不出酒。(10)过滤、澄清:将以上分出的各批酒澄清20d,除头汁酒外,其他均要分别过滤。过滤时将洁白的细布摊在铁筛上,架在另一缸上,用瓢轻轻撇出清液于滤布上,其酒继续澄清40d。樊静之 发表于 2018-9-1 20:19:11
(11)配酒:将经过两个月澄清、过滤后的各批酒,根据质量要求,进行配酒,其配方是:头汁酒42%、二汁酒9.4%、头抽酒24%、二抽酒11%、三抽酒2.8%、四抽酒3.3%、压榨酒7.5%。【产品特色】本品呈琥珀色,纯净透明;口感醇厚,香气馥郁,回味悠长。叶网 发表于 2018-9-1 21:04:20
看过书籍介绍,中国古代黄酒盛行的时候,不是在现在的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而是在广大的中原和北方地区,各种地方名酒盛行。就福建来说,那时候还是未开化之地,后来中原人迁居到此,也带来酿酒技术,保存至今。比如重酿酒,古书称为酎酒,在福建民间,这个酒仍然完整的保留下来,中原地区反而遗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