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3927 发表于 2018-7-4 19:26:57

今天说说为什么酒厂喜欢勾兑而不是酿造。

    其实标题这个问题几乎都用考虑的,那必定是利益的问题,但是更多的时候确实一种无奈的选择。    我之前在一家酒厂红酒厂干了一年,说来你们都不信,白酒厂跟红酒厂共用一个车间。只是灌装线不同而已。那个白酒厂的老板是河南人(没有地域黑的意思),老板叫老B吧,跟他的姓氏重叠的。老B四十多岁,02年搞的白酒厂,貌似那时候各个流程和环节没卡那么严格,很容易就拿到手续,在当时也算那个县里的明星企业了。
   他那个厂里有18个发酵用的酒窖,一个窖装3吨粮食,当然用粮食发酵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窖已经闲置很久,没有用过了。

   17年,他把厂房的一多半租给了我的老板用来做红酒,其实就是在他的车间里面增加了一条灌装线,因为老B的酒厂一年只需要开工2次就够了。一次就生产一个礼拜。其余的时间全是闲置的。我去的时候,刚好是改装生产线的时候。也就是那个时候跟老B认识,到现在应该算是朋友了,可能关系还没有亲密到非常铁的那个程度,他总是叫我去搞国珍。我拒绝了。因为我吃不了那碗饭。

   偶尔的一次,跟老B喝酒。他从他那个小库房里面倒腾了一箱出来。看纸箱和酒瓶就知道很有那年代感了。
   那个酒怎么说呢,说实话,进口,我并不觉得那是多好的酒,但是打嗝,那个味超赞。三个人边吃边聊。
   那时候,我对酿酒还基本一无所知,我去红酒厂也是受朋友委托,过去帮忙,说是短期,后面就帮了一年。正好,我从上一家上市公司离职,因为跟自己的部门领导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有一肚子报复,却无法施展。跟新的老板聊过之后,他比较赏识我。希望我留下来长期帮他。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做了市场调研,制定了他那个企业的战略规划,当然只是宏观意识上的,操作细节也给他做了一大堆。
   扯远了。
   酒过三巡。老B说了自己创业的点点滴滴。
   老B自己是会酿酒的,而且基本功还不错。年轻的时候在他们老家一个酒厂跟着师傅当学徒都当了3年。后来自己都能独当一面,当酿酒师。当然,那个年代,对于调酒这还是比较陌生的,至于真假,我也不知道,因为他当学徒那个年代,我还在吃奶。后来居家到了现在的地方。从他哥哥那里拿的钱搞了现在这个酒厂,租的厂房,简单改造,当时没太多钱,存酒都是用瓦罐,现在还放着100多口。挖了18个窖。完事。
   最早以前,老B是用粮食酿酒的,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技术,很快就有了很大一片市场,县上每年都要采购很多,领导们招待都用他的酒,说到这里的时候老B悠悠的吸了一口烟,脸上洋溢这得意的表情,从那表情可以看出那应该算是一段非常幸福的时光。
    名气有了,上门要酒的人自然就多了。而且其他县的经销商慕名而来,都希望能拿点货。供不应求的情况出现了。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吗,产能与需求的矛盾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为了几百件酒,经销商大打出手的情况。
   后来有个做香料的找到他。并且现场用酒精给他勾兑出了一种跟他用粮食酿出来差不多的酒,甚至更香。核算完成本之后老B心动了。那个卖香料的承诺给他全程指导,并且培养一名调酒师出来。还能有什么比这更诱惑人的呢?之前酒厂必须雇佣好几个人干活,自己还得上阵。现在好了根本不用雇佣那么多人,只需要调好之后,灌装就行了。聘请临时工,成本节约太多了。
这个时候的老B,心理还是非常清楚,调出来的跟酿出来的,虽然说口感上差不多,但是毕竟还是有差距的,对他来说,只是增加了几个大罐子,每个罐子是5吨那种。增加一套灌装设备,仅此而已。窖池继续使用。随着供应量的增加,老B算是赚得钵满盆满。
   让老B彻底放弃用粮食酿酒的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环保问题,因为粮食发酵产生了大量的发酵液,那个玩意不好处理,虽然他修建了三级沉淀池,但是在环保局那里,只能算是暂时过关,后来换了领导,他那个彻底不过关了,锅炉问题。虽然他增加了脱硫除尘装置,但是在领导眼里,那个并不能解决问题,前面也说过,县里采购了不少酒,但是基本都是没给钱的,白喝。除此之外,还有别的费用,这个只要是搞过企业的,应该都是有体会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经销商知道他用酒精勾兑以后,拼命压价,从30块一瓶压倒30块一件。不管你是不是粮食酒,都拼命压价。他们要从中间赚取更多。到了30块一件的份上,老B就算是有通天的本领,也不可能用粮食酿出那种30块一件的,直到后来,直接放弃了粮食酿造,直接全部采用酒精勾兑,而且勾兑的度数到了38度。
   老B说完他创业的这些经历后,眼神里只有没落。今年的4月份,老B将他的那个厂房和所有的东西,重点是那个执照以180万的价格卖了,从此告别了白酒行业,一心一意搞国珍去了。
   像老B这种情况,全国应该都不少。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大企业的操作模式。
   举个栗子吧,几粮液,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会发现,市面上有几粮液贵宾酒,几粮液PTVIP这种东西,还有几粮醇,几粮春。等等。其它的品牌就更多了。
   那么这些品牌是假的么?不是,是真的。 有一部分是在厂家灌装的。叫包销产品。比如你有钱,你花1000万,去某某知名酒厂包一款产品。这个产品,由你自己操作,你爱卖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厂家都不会管你。当然,亲妈生的儿子和后妈生的儿子,那肯定不是同样的待遇。至于怎么生产出来的,不用说,想必,各位也非常清楚。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叫授权生产,每年给厂家缴费即可,这种方式,厂家也非常喜欢,对自己来说,基本就是零成本,如果大家注意观察,西凤有很多款酒的产地在成都,还有哈尔滨。泸州某曲,自己去查查看,7.5元的批发价,零售都在80-120。
   我们通常讨论的酒都是普通老百姓消费的白酒 ,那些高端老百姓喝的几粮液,某台什么的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当然,要知道,现在造假分为合法的造假和非法的造假。合法的造假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不出人命,而非法的造假,就没那么多顾虑,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普通老百姓喝着合法的造假产品,最起码没有性命之忧。
   学过营销的人都知道,一款产品如果需求量比较旺盛的情况下,突然断货了,只要断货的时间超过1个月,基本宣告这个产品死了,即便是后面把产品再推出来,也达不到之前那个水平。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的产品不被消费者给"喝死”呢?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销量,你没看错,就是降低销量。可能有人要说了。为了降低销量,那么多白酒厂还拼命地做广告。能在央视砸几个亿的那些企业,做广告不是为了增加销量,只是为了保住已经有的固定客户,比如国酒某台,我们都知道他经常出现一瓶难求的情况,他为什么还做广告?他甚至还出台了很多政策来限制自己的经销商囤货啥的。
   限制销量的方法有两个,第一个是拉升售价。把一部分消费能力不强的人挡在外面。这是全国知名企业的操作模式,比如某台,几粮液等等。
   另一个方法就是把终端零售店的利润率给他降到最低,这种操作模式一般常见于地方性名企。当然地方性名气并不排斥包销货,甚至他们更愿意给包销商做提供产品。捡来的孩子当炮灰目的为了给亲儿子保驾护航,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而给企业续命。
   企业的竞争是极其残酷的。尤其是白酒行业的竞争,可能这个论坛里面有非常多的作坊做商酿的。如果真的产品好,基本都会活得比较滋润。挣个衣食无忧那是完全没问题。但是一旦做到企业这个层次,那就需要非常高超的营销艺术了。否则怎么做都是个死。
   洋洋洒洒说了很多,有些说法可能不太对。大神们勿喷。

秦时明月汉时酒 发表于 2018-7-4 19:55:27

事实如此,去超市,酒店买酒,打开闻一下,有几个是纯粮酒?

cwsff 发表于 2018-7-4 20:48:28

慢慢看完,受益匪浅

紫晖 发表于 2018-7-4 21:21:53

低价的粮食酒看来已经离开了平民百姓。所以只能自己酿酒了。

现任桃花岛主 发表于 2018-7-4 21:30:31

鹤壁太谦虚 发表于 2018-7-4 22:38:06

正解,市场本来就是利益最大化,中华文化(吃拿卡要)波大精深

朱定国 发表于 2018-7-5 08:50:45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市场的利益的地方就有勾兑。
国珍————印象深刻:lol

cw3927 发表于 2018-7-5 09:51:04

现任桃花岛主 发表于 2018-7-4 21:30
中国人还是意识差。宁可喝出大病,宁可把钱给大夫也不愿意多花几十块买真酒喝。
我卖酒这几个月,遇到不少 ...

75元的五粮酒真心是不贵。我做出来的五粮酒,可能没把出酒率做到最大化,又可能是酒曲成本太高,一瓶成本不算水电气,单单粮食和酒曲成本都已经25块一瓶了。

cw3927 发表于 2018-7-5 09:51:36

鹤壁太谦虚 发表于 2018-7-4 22:38
正解,市场本来就是利益最大化,中华文化(吃拿卡要)波大精深

哈哈。。。可意会。

cw3927 发表于 2018-7-5 10:34:33

朱定国 发表于 2018-7-5 08:50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市场的利益的地方就有勾兑。
国珍————印象深刻

朱帮主也搞过国珍?我怎么感觉那个像传销。。。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今天说说为什么酒厂喜欢勾兑而不是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