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一条消息称:“自酿葡萄酒容易甲醇中毒”,引发网友热议。
央视网特稿(记者寇德印 马旭 陈海宁)金秋如约,又是一年葡萄成熟的季节。一些市民喜欢自酿葡萄酒,品尝用自己劳动所创造出来的美酒,自然别是一番惬意。但是,最近网上流传一条消息称“自酿葡萄酒容易甲醇中毒”,引发网友众说纷纭。那么,这是真的吗?
自酿葡萄酒者:并没有发现过甲醇中毒事件
新疆兵团某团葡萄连队的职工王金泉表示,从来没听说过有人喝了自酿的葡萄酒中毒,但他也表示,新手做葡萄酒一定要保证卫生条件,最好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酿酒。
沈阳于先生酷爱饮酒,每年葡萄成熟季都会选购一些上好葡萄,自己酿造,但是今年他有些犹豫了,因为他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自酿葡萄酒不能再喝了,里面有甲醇,喝了会中毒!”
对于网上流传的这个说法,来自新疆兵团某团葡萄连队的职工王金泉并不认同,他种植葡萄多年,爱好自酿葡萄酒。据他介绍,自酿葡萄酒非常简单,选择比较好一点的葡萄,冲洗、捏碎、出渣后,按照1:10的比例放入白糖进行发酵,再次过滤掉渣子以后,将葡萄酒装进玻璃瓶存放。
王金泉说,自酿葡萄酒比市面上卖的几十块钱的酒要好喝很多,没有任何添加剂,而且从来没听说过有人喝了自酿的葡萄酒中毒。但王金泉也强调,新手做葡萄酒一定要保证卫生条件,最好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酿酒。
医院:未发现饮用自酿酒中毒病例
近期,央视网记者在新疆乌鲁木齐、辽宁沈阳等多地进行调查,均未发现因饮用自酿葡萄酒而造成甲醇中毒的病例。由此看来,自酿葡萄酒引发甲醇中毒的情况极少,或是小概率事件。
网络传言,已经发现了因喝自酿葡萄酒造成甲醇中毒的病例,对此,央视网记者进行了调查。
记者走访了长春市中心医院等多家医院的急诊,暂未发现因饮用自酿葡萄酒中毒的病例。“我从医这么多年,至少在我当班的时候,从没有接到过这类病例,而且也没听其他同事提到过。”长春市中心医院急诊室鲁医生说。
随后,记者联系了长春市120急救工作人员荣站长,在他的工作经历中也没有接触过因喝了自酿的葡萄酒而引发中毒的病例。
央视网记者在新疆乌鲁木齐、辽宁沈阳等多地也进行调查,同样均未发现因饮用自酿葡萄酒而造成甲醇中毒的病例。由此看来,自酿葡萄酒引发甲醇中毒的情况极少。
专家:自酿葡萄酒易中毒,说法不科学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教授表示,现在网络上流传说喝了自酿葡萄酒易中毒,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在葡萄酒的常规指标里,是没有甲醇的。
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会不会产生易致人中毒的物质?记者拨通了长春市“12316”新农村热线,据接线专家介绍,自酿葡萄酒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他从未发现过因此中毒的情况。
另据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教授介绍,自酿葡萄酒一般是不会产生甲醇的,即便生成“甲醇”,也是由于在发酵过程中,卫生状况没有控制好,进入细菌,从而影响了微生物的变化,产生霉菌,进而生成甲醇。
甲醇是一种有毒物质,人一旦饮用过量,可造成慢性中毒,严重者可致失明。
“在正常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不会产生甲醇。”王教授说,“一旦自酿的葡萄酒里出现了甲醇,那是因为在自酿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是卫生条件没有控制好,葡萄发生了霉变。所以说‘自酿葡萄酒易中毒’,这种说法本身并不科学。”
王教授强调,葡萄酒的酿造一定要注意整个发酵过程的卫生,应该选择新鲜的葡萄,一般而言,葡萄在常温下不易保存,容易发霉,所以如果葡萄不新鲜,酿造出来的葡萄酒有可能霉变,从而产生甲醇等有害物质。
业内人士:自酿葡萄酒要注意消毒程序
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长陆丕超说,只要处理好消毒程序,确保安全卫生,自酿葡萄酒也是对身体有益的健康饮品。
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长陆丕超告诉记者,正规葡萄酒的酿造流程非常严格,层层把关。要对葡萄的质量进行初选,清洗消毒,然后在工厂里边除梗,再对葡萄进行果浆压榨,冷冻成冰,再对澄清的葡萄汁酒精发酵等。
陆丕超说,新疆是葡萄的故乡,老百姓都喜欢自酿葡萄酒,这已经形成传统。“不是说自酿葡萄酒不能喝,或者说有毒,只要处理好消毒程序,确保安全卫生,自酿葡萄酒也是对身体有益的健康饮品。”
工厂规范程序酿造的葡萄酒和自酿葡萄酒的区别在于,工厂能够正规处理葡萄酒的每个流程,用专业酵母对葡萄果胶进行发酵,让葡萄酒朝向乙醇的方向发酵。但是自酿葡萄酒不用酵母发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密封环境不过关,果皮在自然发酵过程中导致微生物污染,也可产生甲醇。陆丕超建议:“在酿造过程中,如果果皮出现霉点、霉斑等现象,则不能食用,应该立即倒掉。”
网传“自酿葡萄酒易甲醇中毒”的说法是假的。专家解释,葡萄自然发酵过程本身不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物质,是因为在酿造的过程中,由于卫生条件没有控制好,从而引发葡萄霉变,产生了有毒物质,据调查显示,这是极小概率事件。但是有关健康的问题都不应该被忽视,自酿葡萄酒一定要注意卫生,以免伤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