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飓风3 于 2016-9-23 14:41 编辑
清酒新工艺初探(一):http://www.niangjiu8.com/thread-5585-1-1.html
清酒新工艺初探(二)
近年来,全酶法或酶法与传统酿酒并用来酿清酒、黄酒的企业逐渐增多,如湖南某企业就用所谓四酶二曲一酵母新工艺生产黄酒。酶是一类属于蛋白质结构、具有专一性生物催化功能的物质。即我们俗称的酵素。同是淀粉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与葡萄糖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底物就不同。淀粉是由若干个葡萄糖分子(支链淀粉由数千个,直链淀粉由数百个)组成。α-淀粉酶是将淀粉切成数十个葡萄糖分子的糊精,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2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麦芽糖,葡萄糖淀粉酶水解生成的底物就是单个葡萄糖。 酿酒的根霉、米曲霉都是产复合酶的菌株。根霉除产葡萄糖淀粉酶外,还产α-淀粉酶、果胶酶、蛋白酶等,还含有酒化酶系,除产生糖化作用外,还产生少量的乙醇。米曲霉除产葡萄糖淀粉酶外,还产蛋白酶、α-淀粉酶、纤维素酶等。生产米曲霉,掌控不同培养温度、时间,其产物的淀粉酶酶活力和蛋白酶酶活力明显不同。 为探索清酒新工艺,需要掌握用淀粉酶液化、糖化淀粉溶液的技术。如前所述,用α-淀粉酶将淀粉溶液分解成短链糊精及少量葡萄糖,我们称为淀粉的液化。 试验二:糯米的液化正交实验 试验时间:2015.12.17 试验步骤: 1.制定因素位级表,根据家庭条件决定影响糯米粉液化条件的因素是:1次液化或分段液化,温度,冲浆法或直接升温法,以及PH值、时间等因素,考虑到试验次数不能太多,故用3因素2位级(水平)表,如下所示:
预处理:每个样品选用圆糯米100克,浸泡后沥干,搅拌机打成粉。 升温法1次液化样品加水330毫升,2次液化原料加水315毫升(第2次加酶时加水15毫升);
冲浆法1次液化样品加水230毫升,2次液化加水215毫升,底锅水都是100毫升。 每个样品加0.3%的氯化钙,用纯碱调PH6.0-6.2。 “因素”名称说明: 1次液化:α-淀粉酶(河南产中温α-淀粉酶)用量按10u/克糯米一次性添加。 2次液化:α-淀粉酶分两次添加。第一次液化用酶量占总用量的40%,时间15分钟,煮沸降温至70(74)度;二次液化用酶量占总用量的60%(补15-20毫升水),时间20分钟。 冲浆法:底锅水100毫升加热至液化温度,然后将预热至45-50度已调好的样品溶液边搅拌边加入锅中,温度保持70(或74)左右。 升温法:将已调好的样品溶液,边搅拌边升温至液化温度70(74)。 2.根据因素位级表列出下面的正交表,试验共做4次: 序号 | A | B | C | 评分 | 1 | 1次液化 | 70度 | 冲浆法 |
| 2 | 1次液化 | 74度 | 升温法 |
| 3 | 2次液化 | 70度 | 升温法 |
| 4 | 2次液化 | 74度 | 冲浆法 |
|
3.制作1号样品:取100克样品,按预处理要求加水,加氯化钙、α-淀粉酶,调好PH,升温至45度备用;底水100毫升升温至70度后开始冲浆,保温70度,时间35分钟,煮沸降温,测碘色反应。 4. 制作2号样品:取100克样品,加水、加氯化钙、α-淀粉酶,调PH,升温至74度保温35分钟,煮沸降温测碘色反应。 5. 制作3号样品:取100克样品,加水、氯化钙、α-淀粉酶,调PH(6.4,偏高),将溶液升温至70度,保温15分钟,煮沸降温至70度,加2次酶(水挥发快,加水25毫升),保温20分钟,煮沸降温测碘色反应。由于PH高,碘色反应不合格,重新做一次。 6. 制作4号样品:取100克样品,加水、加氯化钙、α-淀粉酶,调PH,升温至45度备用;加底水,升温至74度开始冲浆,保温74度15分钟,煮沸降温至74度加2次酶(水),保温20分钟,煮沸降温测碘色反应。 碘色反应见图:
7.根据碘色反应和液化效果综合评分见正交表“评分”栏。
序号 | A | B | C | 评分 | 1 | 1次液化 | 70度 | 冲浆法 | 8.1 | 2 | 1次液化 | 74度 | 升温法 | 8.8 | 3 | 2次液化 | 70度 | 升温法 | 8.5 | 4 | 2次液化 | 74度 | 冲浆法 | 8.7 | Ⅰ | 16.9 | 16.6 | 16.8 |
| Ⅱ | 17.2 | 17.5 | 17.3 |
| K1 | 8.45 | 8.3 | 8.4 |
| K2 | 8.6 | 8.8 | 8.7 |
| R | 0.15 | 0.5 | 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