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用的葡萄(赤霞珠,蛇龙珠,美乐)即将在九月下旬成熟上市,喜欢专业型自酿的酿友一年一次将近一个月的疯狂即将到来。这里只说红葡萄酒(干红),上面所说的几种葡萄都是酿造红葡萄酒的,因为我不喜欢白葡萄酒的颜色和味道,白葡萄和红葡萄在原料的处理和发酵的方法上都略有不同,所以关于白葡萄(霞多丽,白玉尼等)在这里就不说了。
第一次接触到自酿的葡萄酒是07年,具体是在哪喝的谁处喝的记不起来了,是民间土法酿造的,就是葡萄摘粒后一层葡萄一层糖的放坛里再密封,过几个月后打开把渣滤掉剩下的就是酒了。
这种酒因为加进很多糖进去发酵,出来的酒非常的甜,酒精度也比较高,平时我们在市面上买来喝的红酒一般都是十一.二度左右,这个要高一点,十三.四度吧。
本来喝就喝了,喝过后也就忘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后去府城水果市场那边办点事,刚好旁边停着一辆大货车在卸葡萄,看到那堆积如山的葡萄就把这事给想起来了,心里寻思着自己也酿一点来喝喝。从这时候起,这一点点的想法日后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酿酒变成每一年生活里面必须的一部分。
酿造葡萄酒,这可是个新问题,心里可是一点都不懂,酿造米酒还略懂一二,乡下有好几个亲戚平时都是做这个的。不过咱不是有电脑吗,电脑上不是还有一个无所不知的百度吗,无论你是想上天还是入地,往前五千年,往后八百年的事只要你问它都能给你说出个七七八八来。一输入自酿葡萄酒,马上就出现了一大堆的文章让人参考。
苦读几十篇文章后,对自酿葡萄酒的方法心里基本有了个了解,原来海南这边一般用来酿酒的葡萄(就是最常见的那种,红黑色粒大的那种)是一种鲜食葡萄,品种名叫巨峰,象那些赤霞珠,蛇龙珠,美乐之类专门用来酿酒的葡萄这边根本就没有得卖。
巨峰也行,反正周围见得着酿葡萄酒的都在用这个酿造,文章看得多了,才发现我以前喝的那种土法闷罐酿造的不是很好,具体就是前期发酵要开放式,就是不能密封,发酵完成出酒后才需要隔氧避光保存,而且糖不能加得太多,因为酒精是由酵母菌把糖分解掉而产生的,加入的糖太多酵母菌把酒精度分解到14-15度时就醉死了,剩下的残糖就留在里面酒就是甜的,而想要干型酒(就是不甜的,叫干红)就得测量葡萄的含糖度看需要加多少糖,每升葡萄汁加17克糖提升一度酒精度,一般把糖量加到能转换成12度酒那就行,这样酵母不会醉死,而是把糖吃完后饿死的。
对于第一次酿出的酒,自我感觉还可以,糖分基本分解完,喝起和外面卖的干红差不多,微酸有点涩涩的感觉,对于当时酿酒的感受,我在08年在本版块中在别人的帖子里探讨过,这里再找出贴上看看我当年对于酿酒的认知程度。
第一步,买葡萄
海口没有专用的酿酒葡萄,能用的只有那种黑色的巨峰鲜食葡萄了,在海南酿酒一般都用这个,去府城南北水果市场买,现在大约是22一箱吧,一箱6斤左右
第二步,洗葡萄
买回后冲一下,在用个大盆泡半小时取出风干水,开个大风扇吹吧,吹到表面看不到水珠就行了.葡萄皮表面那层白白的是天然酵母,能不能发酵就靠它了,别洗没了啊
第三步,装瓶
最好用广口瓶,这样有利于以后的搅拌和滤渣.
把葡萄捏破丢进去,皮肉分离就行,不要梗,那涩味太大,酒的涩味有皮和子泡出的就够了,手要用酒精消毒啊
装瓶后不要密封,发酵会产生很多气体,密封小心爆炸,拿块干净的木扳或别的盖在面上不让灰尘和小虫进就行了
第四步,加糖
为什么要加糖呢,因为酒精度是靠糖份发酵转化来的,巨峰葡萄不加糖最后出的酒在8-10度左右,而市面上的红酒一般都是12度,要达到这个度数就得加糖了
看葡萄的成熟度来加,一般是十斤葡萄一斤糖,多点或少点也行.你那个三斤配一斤太多了,糖太多酒精度超过15度酵母醉死了,酒里糖转化不完全酒是甜的不利于以后的保存,要想喝甜的到喝时再兑糖或雪碧喝
加糖的时间
葡萄装瓶后24小时如果发酵正常的话应该看到底部有细小的泡泡上升,48小时后气泡明显增多,这时就要加糖了,分两次加,一次一半,正常的话是第三天和第五天加进去13#回复 作者:来自五指山 回复日期:2008-11-24 22:45:00
第五步,搅拌
发酵时产生的气泡会把葡萄皮顶上去,装瓶时不能装满,装个7分就行了,太满到时葡萄皮没地住了.
浮在面上的皮每天早晚用不锈钢勺或筷子翻压到下面的液体里,别用铜或铁器啊,酒怕这个,早晚各一次就够了,搅拌太多成烂糊你以后的过滤就麻烦了.
第六步,过滤密封
一般发酵在6-8天左右就结束了,你用透明的器具装的话看到没有明显的泡泡上升那就是主发酵结束了,这时就得把酒滤出密封隔氧进行二次发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