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班杰明-德志 于 2021-5-5 00:47 编辑
第一次发文,请大家指教!
许多新手在酿黄酒时可能会把握不准加水的量。一般来说,大家可能看了各种教程,只记住“一斤米加一斤水”或者“总重是原米重的3倍”,这些指导并没有错误。但是按照别人的教程酿出来的酒,往往喝起来却感觉味道不是自己想要的。其实,温度(一次小于10斤的制作量,该因素较容易控制)、原材料(好米酿好酒,不同的酒曲风味不同)、卫生控制(抑制杂菌,提高成功率)、含水量都对酒的味道有影响。这次我从含水量的角度,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 简单说说酒的风味
大家都知道黄酒可以按含糖量分类。按照糖在液体中的百分比重量,分类如下: 干型黄酒:1.5% 半干型黄酒:1.5%~4% 半甜型黄酒:4%~10% 甜型黄酒:10%以上 以上分类是2000年定的国家标准,今日的一些标准里还会包括比甜型黄酒更甜的浓甜型等。有些比较年轻的朋友,在第一次喝到自己酿的黄酒,心里可能会想,怎么不够甜?有两个原因。第一,没有选择合适的加水量,用干型黄酒的加水量怎么酿得出甜型黄酒呢?第二,其实是因为年青一代习惯喝可乐、奶茶等甜饮料,舌头更加耐甜了,酿出正常甜度的黄酒,反而嫌其不够甜。从配料表可知,一罐可乐含有11.75%的果糖,果糖甜度是蔗糖(标准甜度)的1.7倍,因而可乐的甜度相当于约20%。如果习惯于喝这样的东西,大多数的黄酒的甜味你都不太尝得出来,会出现味觉失衡,因而如果欲品黄酒,我提倡生活中先从喝清淡饮品开始! 除了甜味,黄酒中最重要的味道当然是酒味。酒香味由各种酯类物质提供,暂且不表;舌头能品到的本身的酒味,则由酒精(乙醇)提供,所谓的“酒度”也就是乙醇体积百分比。黄酒的度数差异很大,从只有3~4%的醪糟,到20~25%的绍兴香雪酒,都是黄酒。怎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这就与放水的量有很大关系了。 黄酒内还有酸、涩、辣等其他风味,造成这些风味的物质相比甜味和酒味物质的量要少许多,而且不同黄酒间差别相对不大。 以上,我们知道 酿酒时醪糟含水量(或者广义来说,含液体量)对酒的甜度和酒度有重要影响。下面我将从专业资料和许多朋友的实践中分析总结出大致的规律,供大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