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明 一直想写点东西,以便与坛友共同研讨提高,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这里声明几点: 一是可以对我批评,但不接受任何之约战; 二是本人仅从个人白酒精酿进行阐述,不适合规模生产; 三是受条件所限,好多理论数据来源知网,没有进一步验证,难免有误,欢迎指正; 四是我写的东西,只从技术本身出发,加上自己浅薄的理解,不存在对其他人或事情的贬低; 五是感谢论坛各位前辈,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六是本人所用材料,均来自某宝(没有合作伙伴),每个人都能实现; 七是所有文字图片,均是本人原创,请勿用于商业行为。
二、由来 折腾了3年啤酒精酿,自认为水平还可以(家酿啤酒爱好者论坛可以看我的发帖),各种类型信手拈来,擅长拉格、比利时三料、浑浊IPA,其他啤酒类型也酿点,由于自己不喜欢,故只当练手。与同学同事喝酒时,由于当地习俗(苏州)所限,啤酒只能最后漱漱口,红酒只能装X或女人喝点,上不了台面,主角还是高度白酒(五粮液、梦六,难得运气好喝点茅台,声明:不是装逼,真的是这样的),我寻思着是否可以自己酿点白酒呢?
三、彷徨 去年10月,我一头扎入白酒论坛、购买各种书籍、知网各种搜索,发现白酒水太深,不像啤酒,你能在任何地方酿出一摸一样的好酒,白酒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各种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原因不明、各种还需进一步探索,白酒生产的标准化任重道远。
四、目标(作死) 小曲什么的,酿出来估计也拿不出手(其实小曲还是不错的,可惜本地人都不知道有小曲),那只能朝着大曲去了,至少要有顶尖名酒7成水平吧,不然也不要搞白酒精酿了。
五、路径 白酒由于不需要保温保压,理论上设备没有酿啤酒负责,白酒难的是没有好的现成的菌种(霉菌、酵母、细菌),最理想状态:蒸粮-菌种-培菌-发酵-好酒,然后梦醒了。现有的白酒技术不支持,只能另寻路径:窖泥培养——大曲制作——发酵——蒸馏——窖藏——勾兑。 其中窖泥和大曲的制作,是中国白酒的根本,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取代,窖泥主要是产生己酸己脂(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味),大曲是生成各类浓香、酱香的主要原因。 精酿白酒的香型设计: (1)清香型,这个白酒精酿的气质不符,说实话,不是汾酒不好,而是清香型白酒太容易造假,用大曲酿清香型白酒有点浪费,以后会尝试用安琪酿点清香型小曲。 (2)浓香型,这个逼格是够了,但对窖泥要求太高,估计以后会尝试。 (3)酱香型,逼格满满,对窖泥的要求较低(相对浓香型),大曲的制作相对较难,最难的是 酿酒的沙买不到,酿酒过程比较劳民伤财(这个以后再详细讨论)。
六、窖泥 (一)一级种子窖泥制作(这个有点装逼,还在研究中,建议直接跳转二) 1.材料准备:黄泥500g,麦芽精30g,泥炭62g;拌匀、浸润;300-400g水,ph6.5-7;灭菌。加大曲粉20g,红曲粉10g,窖泥培养菌液52g;窖泥30g、酒精:21g。 (1)黄泥:来自阳澄湖边,那种硬的干净的生黄泥,当地没有的话,万能的某宝有卖(养乌龟的黄泥),实在不行,就当地建筑工地地下室挖出的泥也行,但一定要有粘度,不含或少含砂石(主要是钙含量不能高,不然窖泥容易硬化),晒干,去杂备用 (2)麦芽精:也就是大麦芽糖化后干燥物,主要成分是麦芽糖及其他糖类(碳源),蛋白质(氮源)、矿物质(微量元素),我们精酿啤酒上用来扩培酵母的(给酵母吃的),某宝有售,我一般用酿啤酒的麦汁代替。 (3)泥炭:养花种草用的那种,买贵的,干净的,其实就是植物腐烂后经地球高温行成的。 (4)组培瓶:微量透气的那种(塑料盖上有透气膜),买容量大的,用来培养一级种子。 (5)大曲粉:来自四川某宝,低中高温大曲粉各买一公斤备用。 (6)红曲粉:来自某宝,古田红曲米(粉碎) (7)窖泥培养菌液、窖泥,均来自某宝,实在弄不到五粮液茅台的窖泥及培养液,也就是好的菌种(甲烷菌+己酸菌),只能退而求其次,买的X宝上面,山东某山的某窖泥及培养液(实在不行,就买培养液,效果也还行),当然如果有人要的话,我也可以送点培养好的一级种子。 2.制作方法 (1)灭菌:将黄泥、麦芽精、泥炭加水300g,拌匀均匀,加适量食用醋,调ph6.5-7(精酿啤酒要测ph值,ph计还是要买一个的,不贵几百元);将装好的组培瓶放高压锅灭菌,瓶盖适当松半圈,理论上需要灭菌锅121度15分钟,但实际上家里的电压力锅,放牛羊肉那一档(电压力锅不要忘记放水),煮好泄压后取出窖泥瓶,拧紧盖子,自然冷却。 ------------------------------------------------------------------------------------------以下操作均需相对无菌环境,接触的东西都要用75%酒精消毒------------------------------------------------------------------------------------------------ (2)菌种的处理:以前菌种(窖泥及培养液、红曲霉、中高温大曲粉)一般都放60度温水中浸泡35分钟,消灭一些杂菌,后来有的研究表明,60度巴氏消毒后,可能错杀了一些有益菌,导致培养出来的窖泥质量下降。为保险起见,我将菌种(窖泥及培养液、红曲霉、中高温大曲粉)调至2%酒精浓度(用高度酒,注意酒精含量),装组培瓶密封后暴晒了3天。 (3)接种:这步最简单,菌种倒入黄泥瓶中,搅拌均匀(所有接触菌种的东西都要消毒),有条件的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二)日常窖泥的制作 窖泥的制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窖泥的一级种子扩培,简而言之就是把一级种子扩大培养,培养基需要高温消毒,主要是为了研究,保存优化窖泥用的,这里就不在赘述(其实是太麻烦了)。另一种简单点,效果也不错,详述如下: 1.材料准备 黄泥5kg、泥炭600g;高粱粉(炒)200g;霉菌(红曲米粉50g、米曲霉10g、河内白曲10g、安琪甜酒曲根霉8g、安琪酒香曲根霉8g)中高温大曲各50g;酵母(安琪生香10g,赛松酵母20g,安琪耐高温酵母20g,安琪蓝袋20g,),酵母泥适量100g(没有用干酵母粉代替) ;拌匀、浸润;窖泥菌液2-3kg,ph6.5-7;白酒200g。黄水200g(没有用麦芽精代替);烂水果适量(不过我没有放,自己喝的,放了心理会有点阴影) (1)培养基的准备 黄泥、泥炭晒干除杂备用;20l酵素桶一个,将黄泥、泥炭装酵素桶,高度酒100g,搅拌均匀,密封,在太阳下暴晒10天左右,有条件的多晒几天。 (2)其他材料的准备(培养基暴晒完后) 高粱粉(小麦、脱脂玉米、大米或者其他酿酒粮食均可):在铁锅内炒熟,温度控制好,80%以上的粮食开口。冷却后粉碎,备用。 霉菌:红曲霉,用古田红曲霉代替,某宝有售;米曲霉(做酱油的)、河内白曲(麸曲糖化菌)、安琪甜酒曲(根霉)、中高温大曲(推荐四川的)某宝都有售 酵母:安琪生香酵母或者香霸(汉逊酵母),赛松酵母(啤酒酵母,耐高温),安琪耐高温酵母(酒精酵母),安琪蓝袋白酒曲(根霉+酶制剂),有条件再加点鲁氏酵母(做酱油处有卖),以上某宝都有 酵母泥:主要是加强氮源,我酿啤酒积累很多,没有的话,用干酵母粉代替(酿红酒处有卖);X宝都有 窖泥及培养液(己酸菌+甲烷菌):某宝有售,好像只此一家,山东某山的某窖泥及培养液(闻着一股酸臭味道)。这是核心材料,实在没有的话,去挖点万年塘泥(也存在甲烷菌和己酸菌,但没有经过驯化,其他杂菌比较多),60度35分钟处理一下(或者直接使用,保持菌种的多样性,以后慢慢自然淘汰),估计效果也不错,说个笑话,当年有人感觉窖泥越臭越好,然后就找到了粪坑。 黄水:主要是营养源(没有用麦芽精代替,实在不行用白塘也行,但浓度控制在3-6%左右); 烂水果适量,以苹果为好(不过我没有放,自己喝的,放了心理会有点阴影,而且也不好消毒,杂菌比较多,但估计也有对酿酒有益的菌在里面,自己斟酌)。 2.制作方法 找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打开密封的酵素桶,培养基(黄泥)经过酒精消毒,去除了杂菌。然后把准备的其他材料倒入,搅拌均匀,用食用醋调节PH值6.5-7,酒精浓度控制在2%左右,游离的糖分控制在3-5%左右,然后密闭 (三)窖泥的培养 30-35度恒温培养30天,每3个月补充适量黄水,加适量酒精(总物质的2%),估计培养个3-5年,也成优质窖泥了。 (四)关于窖泥的感慨 上面这种方法培养的窖泥,也存在不少缺点:一是菌种问题,优质的窖泥很难找。二是你很难有泸州老窖那种地理环境。三是时间积累不够,没有菌种筛选过程。四是窖泥的成分,还没有研究清楚,目前已知的甲烷菌和己酸菌是形成己酸己脂主要菌种,但窖泥里其他的,如红曲霉菌、放线菌、丁酸菌、酵母菌协同作用产生己酸己脂为主体香的原因还不明。五是使用化学元素(氨水、磷酸二氢钾)等营养剂时要慎重,个人推荐用黄水和尾酒养窖泥,使用化肥容易使窖泥板结。 目前我的窖泥已经培养了5个月(中途补充酒精及养分),打开盖子,一股大曲酒的香味,明显的己酸己脂的味道,完美。
阳澄湖边取泥: 制作好的一级种子窖泥(土黄色的是消毒好的麦汁) 我的工作狗窝 制作好的窖泥(白色的膜是汉逊酵母,产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