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奶酒由来的佐证——寻找最古老的酒曲植物(11)
1973年在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发掘出大量的酿酒器具和酿酒原料粟、枣等,以及人工培植的8.5公斤的酒曲酵母。据专家鉴定,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酿酒实物材料,表明那时酿酒技艺已相当高。
上篇文章我们揭破了原始“蹴鞠”巫术的两个奥秘,一是那牛胃中装的是谷物;二是实施这个巫术要有人反复踢打牛胃的动作。
为什么一定是“谷物”?首先,古人既然认为胃是“谷府”,放进谷物是很自然的。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谷物一经发霉就成了原始的酒曲——“鞠”,我们过去说过,中华先民对“鞠”的神奇力量是非常崇拜的,神奇之物用于祭祀和巫术魔法自然最为切当。
为什么要用脚反复踢打那牛胃呢?求雨必是干旱时节,旱天里要想人为地造出个谷物发霉在原始时期并不十分容易,尤其是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就让好端端的粮食生出霉来。有专家考证,殷人是通过加热水汽使米粒温热潮湿,促其霉变,制造酒曲的,想必那时已经有了相对好些的“曲房”,否则不能保温也很难使其缩短霉变的过程。蚩尤他们自没那么好的条件。怎么办呢?放在牛胃里面用踩踏的手段让谷粒自相摩擦可以升温,这很有点和钻木取火相类似,他们应该能想到的。
至今柯尔克孜族关于马奶酒由来的传说证明了我们关于“踢打”猜想的现实性:很早以前,有一个正在迁移的小部落,经过一天奔波以后住了下来。人们又喝又饿,争先恐后地从马背上取下大块的肉和羊皮袋中的马奶食用。其中一个人打开他装有半袋马奶的羊皮袋时,一股清香迅速散溢开来。他把马奶倒在几只木碗中,请大家品尝,都觉得香甜爽口。喝完之后,人们感到浑身的疲劳和困倦全都消失了。这就是马奶酒。后来发现,马奶变成酒的羊皮袋都是挂在马镫附近,在马急行时,骑马人的脚步不停地踢打在羊皮袋上,从而使袋中的马奶升温变成了奶酒。为此,他们做了一个试验,把一只装着鲜马奶的羊皮袋放在草地上,几个人轮流用脚踩,后来马奶真变成了马奶酒。这样,制作马奶酒的方法很快传遍了整个柯尔克孜草原。
这个传说并非只是传说。据《汉书》记载,西汉时的马奶酒叫“马潼”,又作“马桐”。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北胡、西胡最早酿制的酒就是将马奶盛入革囊中,用桐杆连续撞击,使其升温发酵,然后封贮一段时间便成为酒。西汉时掌舆马的太仆下设有“家马令”一人,丞五人,尉一人。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桐马”,专司酿制马潼。应劭注说:“桐马,主乳马,取其汁桐治之,味酢可饮,因为名官也。”
到这里我们基本清楚了原始的“蹴鞠”巫术是怎么回事了,就是让人踩踏一只塞满谷物的牛胃,使谷物尽快生霉,以模拟出梅雨季节特有的的征候来求雨的。因为在此之前先民们已经懂得用天然受潮发霉的谷物(“鞠”)做出酒来,便把这巫术取名叫作“蹴鞠”。到了商代这简单的踩踏动作艺术化了点,演变成了一种巫舞,再后来才又演化成了一种体育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