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酒文化】走近神秘的“鞠”——寻找最古老的酒曲植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20: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奶酒由来的佐证——寻找最古老的酒曲植物(11)
1973年在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发掘出大量的酿酒器具和酿酒原料粟、枣等,以及人工培植的8.5公斤的酒曲酵母。据专家鉴定,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酿酒实物材料,表明那时酿酒技艺已相当高。

    上篇文章我们揭破了原始“蹴鞠”巫术的两个奥秘,一是那牛胃中装的是谷物;二是实施这个巫术要有人反复踢打牛胃的动作。

    为什么一定是“谷物”?首先,古人既然认为胃是“谷府”,放进谷物是很自然的。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谷物一经发霉就成了原始的酒曲——“鞠”,我们过去说过,中华先民对“鞠”的神奇力量是非常崇拜的,神奇之物用于祭祀和巫术魔法自然最为切当。

    为什么要用脚反复踢打那牛胃呢?求雨必是干旱时节,旱天里要想人为地造出个谷物发霉在原始时期并不十分容易,尤其是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就让好端端的粮食生出霉来。有专家考证,殷人是通过加热水汽使米粒温热潮湿,促其霉变,制造酒曲的,想必那时已经有了相对好些的“曲房”,否则不能保温也很难使其缩短霉变的过程。蚩尤他们自没那么好的条件。怎么办呢?放在牛胃里面用踩踏的手段让谷粒自相摩擦可以升温,这很有点和钻木取火相类似,他们应该能想到的。

    至今柯尔克孜族关于马奶酒由来的传说证明了我们关于“踢打”猜想的现实性:很早以前,有一个正在迁移的小部落,经过一天奔波以后住了下来。人们又喝又饿,争先恐后地从马背上取下大块的肉和羊皮袋中的马奶食用。其中一个人打开他装有半袋马奶的羊皮袋时,一股清香迅速散溢开来。他把马奶倒在几只木碗中,请大家品尝,都觉得香甜爽口。喝完之后,人们感到浑身的疲劳和困倦全都消失了。这就是马奶酒。后来发现,马奶变成酒的羊皮袋都是挂在马镫附近,在马急行时,骑马人的脚步不停地踢打在羊皮袋上,从而使袋中的马奶升温变成了奶酒。为此,他们做了一个试验,把一只装着鲜马奶的羊皮袋放在草地上,几个人轮流用脚踩,后来马奶真变成了马奶酒。这样,制作马奶酒的方法很快传遍了整个柯尔克孜草原。

    这个传说并非只是传说。据《汉书》记载,西汉时的马奶酒叫“马潼”,又作“马桐”。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北胡、西胡最早酿制的酒就是将马奶盛入革囊中,用桐杆连续撞击,使其升温发酵,然后封贮一段时间便成为酒。西汉时掌舆马的太仆下设有“家马令”一人,丞五人,尉一人。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桐马”,专司酿制马潼。应劭注说:“桐马,主乳马,取其汁桐治之,味酢可饮,因为名官也。”

    到这里我们基本清楚了原始的“蹴鞠”巫术是怎么回事了,就是让人踩踏一只塞满谷物的牛胃,使谷物尽快生霉,以模拟出梅雨季节特有的的征候来求雨的。因为在此之前先民们已经懂得用天然受潮发霉的谷物(“鞠”)做出酒来,便把这巫术取名叫作“蹴鞠”。到了商代这简单的踩踏动作艺术化了点,演变成了一种巫舞,再后来才又演化成了一种体育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20: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古“足球”女为先——寻找最古老的酒曲植物(12)

在中国历代文献典籍中,有许多关于女子蹴鞠运动的载录与描述。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有三块“女子蹴鞠”画像石,画面中的女子形象,为高髻,舒长袖,姿态潇洒,栩栩如生......

    5000年前蚩尤部族用于求雨的“蹴鞠”巫术,在今天看来至少在两个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对于中华酿酒工艺的推动,另一是关于足球运动起源的意义。

    先说酿酒。

    “蹴鞠”既然就是用踩踏(踢)的辅助手段来促进谷物尽早发霉,发霉的谷物是可以用来做酒曲的“鞠”,想那求雨巫术结束后造出来的“鞠”是不会浪费的,自然拿去做了酒曲造酒,那么“蹴鞠”也可以看成就是最早的“踩曲”、“踏曲”造酒工艺名词的。

    我们知道,利用酒曲酿造粮食酒是中华先民的一大发明。然而一开始我们的祖先并不会制造酒曲,而是利用天然霉变或发芽的谷粒来发酵酒的。正如方心芳先生所描述的:在农业出现前后,贮藏谷物的方法粗放。天然谷物受潮后会发霉和发芽,吃剩的熟谷物也会发霉,这些发霉发芽的谷粒,就是上古时期的天然曲糵,将之浸入水中,便发酵成酒,即天然酒。

    中华先民什么时候开始掌握了人工制造酒曲的技能呢?我以为这正是蚩尤部族的一项伟大的自主创新。他们通过设计、实施求雨巫术而发现了人工造鞠法,从被动地接受自然,到主动支配自然,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虽然我们不知道其间的具体过程,至少可以说,这种用人工的手段制造出酒曲是始于蚩尤部族求雨的巫术需求的。

    再说“足球”。

    从史上可考的材料来看,中华蹴鞠似乎一开始就与女性密切相关。出土文物《山东曲阜汉画像石》上就刻有三个少女的足球图像,《南阳汉画像石》“宴乐图”上也刻有女子足球舞的形象,河南嵩山“少室石阙”上的东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石刻“蹴鞠舞”亦为踢球舞女。几个人轮流用脚踩一只装着鲜马奶的羊皮袋造出了马奶酒的柯尔克孜族人,历史上似乎也有女子蹴鞠习俗。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据《北史·突厥传》记载:突厥人正是“男子好樗蒲,女子踏鞠”。

    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笔者以为,如果追溯现代足球发生的“始初形式”,我敢说,中华史上第一支“足球队”是“女足”而不是“男足”。

    不消说这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队”应该组建于蚩尤时代,队员是部族的女人们组成,她们应该是一批从各部落或家族精挑细选出的造酒专家。因为只有她们最熟悉谷物发霉的现象,发现通过不断踩踏盛在皮革容器中的谷物可以使其在干旱的环境中迅速发霉的人,说不定就是她们中的某一个。诚如我们前面的文章所言,“是女人率先叩响了科学殿堂的门环,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一直是发酵科学探索队伍的主力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20: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舞·祈雨·性——寻找最古老的酒曲植物(13)

卜辞中多次出现以舞祈雨的记载,后代祈雨的雩祭也一般采取舞的方式,由女巫担任舞者。性巫术祈雨仪式是祈雨仪式中非常原始的一种形式,后来衍生为通过“人神交合”而取悦神灵以达到降雨的目的。

    我们说中华史上第一支“足球队”是“女足”而不是“男足”,不光是因为世界造酒史证明最早掌握造酒技术的都是女性,从原始巫术文化的特点来分析也能够证明这一点。

    在原始社会,神是按人间的模式创造的。人神沟通靠的是“巫”这个特殊媒介来完成的。在父系社会中,神多为男神,人们想象他们都和男人一样是贪图美色的,因此,巫术的实施者——“巫”多为美艳女性,由这些风情万种的美女施巫,才能取悦于神灵而形成强大的“巫效”。

    在中国,上古求雨的巫术更是离不开女人。我们的祖先曾经虔诚地相信,“大旱,阳灭阴也”,而“大水者,阴灭阳也”。《春秋繁露·精华》上说,大旱求雨必须“崇阴以厌之,用女巫舞雩也”;《周礼·女巫》也说“旱,则舞雩”,郑玄解释是:“使女巫舞旱祭,崇阴也。”郑众说:“求雨以女巫。”按古人的意思,形成干旱的原因是因为阳气太盛抑制了阴气,可以通过女性的“阴气”来克制它,让天降雨来缓解旱情,因为女性是阴,男性是阳,只有女性才能与同属于阴性的雨天互相感应。

    因此,自古求雨的巫术大抵是由女性完成的。我们从殷商卜辞中看到大量的求雨巫术活动,大都是通过女巫跳各种各样求雨的舞蹈来完成就是这个道理。由是我们知道,作为求雨巫术的“蹴鞠”,最初它的操作者必是蚩尤部落的一群既精于酿酒又美艳的女子。所以我们说,中华史上第一支“足球队”一定是“女足”而不是“男足”。

    按理说一群妇女轮番踩踢一只(或许多只)牛胃实在是单调乏味的场景,没有丝毫的吸引力。然而正是这单调和乏味后来生发出了精美的艺术舞蹈和一项风靡华夏的体育运动,甚至还用于军事训练,这不能不令人感叹中华先民文化创造力的伟大。在这里笔者大胆运用想象和推理为读者勾勒几幅上古“蹴鞠”发展的图景:

    远古的中原。干旱龟裂的土地。一群妇女在酋长的指挥下从事一种特殊劳动——蹴鞠求雨。

    开始总是胡乱踏踢的,没什么章法,而且很枯燥。她们中的一个聪明的开始在踩踏中寻找一种节奏……她开始有了一种仿佛跳舞的感觉了。使人愉快的节奏吸引了伙伴们,大家都这么做了,而且变换着花样,花样越来越多。有了节奏,她们或许还会唱出“蹴鞠歌”来,今天还传唱在通州民间的《踩麯歌》能寻到它的影子么?

    一天,又有个聪明的建议,别老是这么原地踩踏,可以把“鞠”踢起来,这样利用地面的凸凹不平让“鞠”自身震荡,更省力、有趣。于是蹴鞠的女人们站出队形来,你踢过来我踢过去,有善舞的女人还在那“鞠”传递的间隙做出些变幻的舞姿,一时间欢声笑语一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酿酒吧 ( 公安网备41172102000150号/豫ICP备12020028号-1 )

GMT+8, 2025-4-20 15:10 , Processed in 0.0447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