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67|回复: 2

“勾兑”起于商代?---酒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0 19: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文字中凡从“酉”之字大多与酒、酒文化或发酵相关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重印弁言》手稿

  说茅台的前身“枸酱酒”起源的时间是五代十国,应当是很有些猜测意味的,毕竟令汉武帝“甘美之”的说法出自正史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没有充分的证据很难推翻。但如果说勾兑之法起于汉代的“枸酱酒”,虽然我们今天已无法知道它当初具体的制造工艺,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中国酒的“勾兑”工艺绝不会晚于汉代。

  这一点从汉语言的文字化石当中也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甲骨文酒字的写法是一个“酉”字旁边带了三点“水”。关于“酉”,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中说:“此字篆形与古文尚无大别,骨文变体颇多,然大体……乃壶尊之象也。”说明“酉”就是酒坛子之类的象形,旁边的三点“水”意会容器中有酒,或是酒香透于容器之外的意思。

  汉文字中凡从“酉”之字大多与酒、酒文化或发酵相关。如:酒、酿(造酒)、配(配酒)、酌(斟酒)、酬(以酒答谢)、酹(洒酒祭奠)、酤(买酒)、酷(酒味浓)、酵、酶、酸等等。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配”字(前此我们在另一篇文章中也谈到过这个问题)。“配”从今天现代汉语的情况来看很难把它和酒直接联系起来,但在远古,我们的先民却原本就是因为酒事而造了这个字。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酉部》中这样解释:“配,酒色也。从酉,己声。”按他的意思“配”是个形声字,从酉,表示与酒相关;“己”是声旁,只表示这个字读这个声音,和字的本义没有多少关系。这解释有些含混不确,后来引起了一些争议。

  徐铉等为说文作注时说:“己非声,当从妃(字)省。”《说文》:“妃,匹也,从女,己声。”在古代,“配”与“妃”通用,如《集韵·队韵》:“妃,匹也。通作配。”也就是都作婚配的意思。徐铉的解释看似很有道理,因为“配”以“婚配”义为语素参与构词在现代汉语中生命力仍非常强,如婚配、配偶等。但清代的古文大师段玉裁对徐说不以为然,他认为许慎说的是对的,“配”的本义就是“酒色”的意思,是“后人借为‘妃’字,而本义废矣”。

  那么他们的说法到底谁是正确的呢?后人对甲骨文的考古研究发现基本上支持了许慎和段玉裁的说法。从字形上看,“配”在甲骨文中是一个“酉”(装酒的容器)旁边一个跪着的人形,是个会意字。这个字形表达什么意思呢?它与“酒色”有什么关系呢?其实那个跪着的人是在调配酒的,“配”的本义就是用不同的酒调配出了带了颜色的酒。“配”正是从这个义项出发,后来又引申出了调配、搭配、配制等义项。

  用不同的酒来调配酒不正是我们说了很长时间的“勾兑”吗?由此可见,仅从汉语古文字的角度我们就能发现我国传统酿酒工艺的源远流长。

  或问甲骨文时代,我们的先人就能酿出不同类型的酒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远在商代有文字可考的酒类就有3种,一种叫酒,用曲酿成,酒度较高,而且醇厚;一种叫醴,用蘖(麦芽)酿成,甜而淡;一种叫鬯,用曲、黍和植物香料酿成,香气浓郁。可以想象,当时的调酒师们一定也是很有用武之地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1 13: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本勾兑是一个褒义词就像原来的黑客这个词一样,结果因为行业里面好多人没有将它运用到正确的途径上,导致现在很多人听到勾兑就认为是假酒、酒精酒!   哎行业的悲哀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8 03: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定国 发表于 2015-3-21 13:42
原本勾兑是一个褒义词就像原来的黑客这个词一样,结果因为行业里面好多人没有将它运用到正确的途径上,导致 ...

确实。提到勾兑酒就觉得不是什么好事。谁让中国法律漏洞多呢,315汽油也玩起了勾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酿酒吧 ( 公安网备41172102000150号/豫ICP备12020028号-1 )

GMT+8, 2025-4-20 12:33 , Processed in 0.0533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