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04|回复: 3

白酒业:塑化剂风波未平 甜蜜素添加又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7 13: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酒业尚未走出塑化剂风波,一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日前公布的抽检不合格名单又使得“甜蜜素”成为这个行业的危机关键词。这份名单显示,近300款白酒产品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其中茅台旗下子公司品牌和皇台酒业等诸多酒企产品曝出的不合格项目一致地栽在了添加剂甜蜜素上。

“甜蜜素添加”之辩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介绍,本次专项抽检不合格率达9.26%,其中酒精度检出不合格样品占抽检样品总数的4.4%,其次是甜蜜素等甜味剂,占抽检样品总数的3.6%。

“根据相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白酒产品标准规定,白酒中不允许添加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钠和安赛蜜是人工生产的甜味剂。”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其通报中称。事实上,对于这一指标在白酒中的使用,业内尚存争议。早在2004年就曾有观点称,食品中甜蜜素的测定不适用于白酒,其中一项原因是白酒生产原料、工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在中间环节生成类甜蜜素物质,以致误判。另有酒企负责人称,向白酒中添加一定量甜蜜素可改善口感,“只要保证在安全范围内”。

然而,反对者的担心则主要是“超标”可能会对身体的危害。有公开资料称,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超标的食品,会危害人体的肝脏及神经系统。

对于这一次查出白酒甜味剂不合格的原因,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解释,可能是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同时改善产品的口感,在产品中添加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等甜味剂来调节口感,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辅料使用不当带入。标准“空白”待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甜蜜素添加争议的背后,实则是白酒业自有技术标准缺失的尴尬。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介绍,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白酒业的统一技术标准。“很多指标都还是依从食品行业统一标准,然而,白酒业的特殊性在于生产方式较为原始,现代化水平低,这就导致在例如物质指标等把控上存在不确定性,也酿成了最终执行差的后果。”蔡学飞说,严格意义上讲,国内白酒业并非完全没标准,“部分区域有,但区域间差异很大,且并非强制。尤其白酒企业往往在当地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也造成了标准的执行、监管不强”。

在蔡学飞看来,与国外企业主动由行业推动整体标准进化不同的是,国内白酒业颇为被动。“究其原因,在于白酒业‘重营销、轻产品’的生存方式,酒企们更看重通过各种炒概念增强产品附加值,但其背后是否真正存在技术的不同尚不得知。”蔡学飞认为,也正是因为对产品的“轻视”,造成了现在陷入标准围攻的境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7 17: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指标都还是依从食品行业统一标准,然而,白酒业的特殊性在于生产方式较为原始,现代化水平低,这就导致在例如物质指标等把控上存在不确定性,也酿成了最终执行差的后果。

还有这种事?但再怎么样也不可能现代多少啊,难道用机器完成米的泡,蒸,摊凉,拌曲?机器控温开耙?糖化,发酵可以无菌环境。但制曲就很难说让杂菌一点都不长,用蜂王浆做出的曲是很难纯净,不过成本太高。
好的曲,硬水能让酒杂菌更少,但做出的酒,大部分恐怕都买不起。所以做出的酒必然有缺陷,就会利用低成本的方式勾兑,添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1 08:12: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都是利益所在,商人重利轻离别,他们只是想着利益最大化,谁会考虑普通老百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1 10: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白酒蒸馏出来后,还添加白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酿酒吧 ( 公安网备41172102000150号/豫ICP备12020028号-1 )

GMT+8, 2025-4-20 09:44 , Processed in 0.05265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