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胖大海

今天开始图文直播酿酒工艺。全程单反跟踪,绝密技术--胖大海出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4: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酿酒原理及技巧阐述

本帖最后由 胖大海 于 2015-1-31 14:00 编辑

酿酒原理(生物化学角度分析):
首先淀粉在根霉菌作用下生成葡萄糖,然后:

      葡萄糖在酵母等菌类作用下先分解成丙酮酸,再在厌氧条件下生成大体以上5类主要物质,此外还有酮类和芳香族化合物。乙醇占了绝大部分 ,达到了15%左右的含量,其他物质含量较低,比如优质白酒总酯能达到2克/升,约0.2%。各种物质在微生物和时间作用下又可以相互转化。例如:乙醇和乙酸合成乙酸乙酯,CH3CH2OH + CH3COOH → CH3CH2OOCCH3 + H2O。构成小曲酒的主要物质为乙醇和乙酸乙酯,是自然发酵而成。构成大曲酒的主要物质为乙醇和己酸乙酯。己酸乙酯由己酸和乙醇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但是己酸不能由葡萄糖转化获得,需要由泥窖里的己酸菌释放。所以大曲酒的香,实际是人为干预的结果。本人和很多酒友喝了自己酿的小曲酒后,就会感觉到大曲酒香的假,喝了甚至想吐。这里举个例子,糖化时,酒醅比较干,加井水后,酸味明显,但是继续密封发酵一段时间后,酸味竟然消失或者减弱很多,这些酸到哪里去了呢?我认为是酸和醇,在酵母等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了酯类,这样就尝不到酸味了。事实证明,这几类物质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从化学角度上来说,就是C、H、O元素的重新排列组合。
     要想获得好的白酒,从以上图中可以看出,要尽量提高乙醇以外物质----高级醇、酯类等有利物质的含量,酒醅中这些物质含量越高,越复杂,酒就会越香,越醇厚,回味就会越悠长。   
     既然明确了酿好酒的原理,那具体如何操作呢?古人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想出了很多办法。如加饭酒,就是维持长时间的高糖分,有利于转化成乙醇外的其他物质。比如重酿酒,就是抑制减缓葡萄糖转化为乙醇,从而有利于其他物质的生成。再比如低温长时间发酵,也是有利于乙醇外的物质生成。比如采用五粮酿酒,目的也是让乙醇以外的物质更加丰富,复杂化;再比如续糟发酵,因为蒸馏后的酒糟存在大量的酸类等物质,可以与其他几类物质进行转换,并与醇类反应生成酯类物质,从而促进酒的风味。也有人用小曲+红曲+麦曲+大曲发酵的,因为菌种的复杂性,那么产物也会更复杂。
     本人也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分析,运用现代理论,优化了酿酒工艺,走自己的路。在第一发酵中,加入少量的乙醇和乙酸、酯化酶,从而抑制减缓酒精生成,有利于合成乙酸乙酯,并且由于对乙酸和乙醇的抑制作用,促成其他物质的生成。当第一波酒醅发酵成熟后,再采用重酿工艺,产生更加丰富、复杂、多变的成分,最后蒸馏得到美酒。只有这样的酒醅,才能得到我心目中的美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 14: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高粱就有食欲,那牛挺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 12: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发酵不是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6 17: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子越来越有技术含量了!要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7 19: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
啊啊,太复杂了,我等新手好难哦,特别是后面要加的那一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7 20: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8 21: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一定要顶,更要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0 19: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头一次看到这种原理,涨知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3: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胖大海 于 2015-2-9 20:03 编辑

没想到大家这么捧场,还被置顶了。既然大家这么给面子,我再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分析,深入探讨一下。
前面的回复中,我提到了很多做好酒的方法,比较大而全。实际上本人最看好的工艺还是五粮酒、重酿酒、续糟发酵工艺。
1、五粮酒:五种粮食的结合搭配,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滋味。高粱有独特的的高粱香,稻谷(不是米)也有很浓的清香味。我们湖南,湘南喜欢做米烧酒,湘北喜欢做谷酒,事实证明谷酒口感更丰富、更香、更醇厚。相信大家都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好的食材加上好的烹饪技术加上精美的摄影技术再加上优美的音乐,是那么的让人垂涎欲滴,让人那么的神往,冲击力是那么的巨大!酿酒也是一样,你采用正宗的带皮糯高粱配上清香的稻谷,那就有了美酒的前提。正是因为这些优良的原料,为酵母菌提供了可口的美餐,才分解成了多滋多味的美酒。
2、重酿工艺:重点在于第二次发酵甚至到第九重发酵。前提是每重发酵加水的比例要计算和控制好,否则出酒率会大受影响。第一次发酵产生了15%左右的乙醇和其他酸、酯、酮、醛、芳香族化合物,但是酸、酯、酮、醛、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相对较低,比如说总酯含量达不到2g/L。第二次的粮食糖化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再一起放入到上第一次的酒醅中。这么做的目的有什么好处呢?第二次的粮食发酵是在5%乙醇和其他物质的环境中发酵,乙醇能够抑制酵母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速度,更多的转化为乙醇之外的物质。
3、续糟发酵工艺:其实续糟发酵工艺,和重酿工艺有很多的共同点。将上次蒸馏后的底糟加入到下一次的糖化后的粮食中,因底糟中残余有酸类等物质,从而促进生成更多的酸、酯、酮、醛、芳香族化合物。这个我觉得比低温发酵3个月,会更有效。因为酵母等菌类在糖化后的大概10天内,是繁殖的旺盛期,后期就逐渐死亡了。在菌类繁殖的旺盛期内,你提供一个合成酸、酯、酮、醛、芳香族化合物的前提环境,菌类物质才能很快地将他们转化掉!所谓千年老窖万年糟,千年老窖出好酒,就是因为老窖提供了这些前提物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要获得美酒,这些工艺的细节需要大家一起去完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 19: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胖大海 发表于 2015-1-17 22:43
这次的高粱白酒已经糖化3天了,搅拌了3次左右。准备明天早上封缸。
特殊工艺:15斤干高粱,加水50%,水中 ...

怎么能用分析纯呢?分析纯纯度高,但不除有毒害物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酿酒吧 ( 公安网备41172102000150号/豫ICP备12020028号-1 )

GMT+8, 2025-4-20 02:53 , Processed in 0.0486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