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朝统治者对葡萄酒非常喜爱,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并在山西太原、江苏南京开辟葡萄园。至元28年在宫中建造葡萄酒室。由于蒸馏技术的发展,元朝开始生产葡萄烧酒(白兰地),饮膳正要对此有记载。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西域的葡萄烧酒。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卷30中曾记载了我国栽培的葡萄品种有:水晶葡萄,晕色带白,如着粉形大而长,味甘。紫葡萄,黑色,有大小两种,酸甜两味。绿葡萄,出蜀中,熟时色绿,至若西番之绿葡萄,名兔睛,味胜甜蜜,无核则异品也。琐琐葡萄,出西番,实小如胡椒,云南者,大如枣,味尤长。
二、中国古代葡萄酒的酿法
中国古代的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和加曲法。
自然发酵法:
葡萄酒无需酒曲也能自然发酵成酒的。从西域学来的葡萄酿酒法应是自然发酵法。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云:“凡作酒醴须曲,而蒲桃,蜜等酒独不用曲”。葡萄皮表面本来就生长有酵母菌,可将葡萄发酵成酒。
加曲发酵法:
由于我国人民长期以来用曲酿酒,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酿酒时必须加入酒曲,再加上技术传播上的障碍,有些地区还不懂葡萄自然发酵酿酒的原理。如北宋的著名酿酒专着北山酒经中所收录的葡萄酒法,深深带上了黄酒酿造法的烙印。其法是:“酸米入甑蒸,气上,用杏仁五两(去皮尖)。蒲萄二斤半(浴过,干,去皮,子),与杏仁同于砂盆内一处,用熟浆三斗,逐旋研尽为度,以生绢滤过,其三半熟浆泼,饭软,盖良久,出饭摊于案上,依常法候温,入曲搜拌。”该法中葡萄经过洗净,去皮及子,正好把酵母菌都去掉了。而且葡萄只是作为一种配料。因此不能称为真正的葡萄酒。
三、近代中国的葡萄酒
清末1892年,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建立了葡萄园和葡萄酒公司——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从西方引入了优良的葡萄品种,并引入了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从此我国的葡萄酒生产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中国成立后,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国又从保加利亚,匈牙利,原苏联引入了酿酒葡萄品种。我国自己也开展了葡萄品种的选育工作。目前,我国在新疆,甘肃的干旱地区,在渤海沿岸平原,黄河故道,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及淮河流域,东北长白山地区建立了葡萄园和葡萄酒生产基地。新建的葡萄酒厂在这些地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