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黄酒之"黄",盖因最初酿造出来的酒液色泽黄亮,呈澄黄或琥珀色,清澈透明,故而得名。从历史悠久的角度来看,黄酒似乎更有资格成为国酒——近4000年的酿造史,且唯中国有之,像儒教一样是我国的民族特产。黄酒生性温和,酒文化古朴雅致,而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黄酒家族的成员不断扩大,品种琳琅满目,也衍生出各种分类方法。如在绍兴黄酒的专业分类中,按照制作工艺(糖度)可分为干型黄酒、半干型、半甜型和甜型——正好对应绍兴酒的四个名品,即元红、加饭、善酿、香雪。 干型黄酒 “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总糖含量低于或等于15.0G/L。口味醇和鲜爽,浓郁醇香,呈橙黄至深褐色,清亮透明,有光泽。 半干型黄酒 “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还未全部发酵成酒精,还保留了一些糖份。在生产上,这种酒的加水量较低,相当于在配料时增加了饭量,总糖含量在15.0G/L-40.0G/L,故又称为 “加饭酒”。口味醇厚柔和鲜爽,浓郁醇香,呈橙黄至深褐色,清透有光泽。我国大多数高档黄酒,均属此种类型。 半甜型黄酒 这种酒采用的工艺独特,是用成品黄酒代水,加入到发酵醪中,使糖化发酵的开始之际,发酵醪中的酒精浓度就达到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速度,由于酵母菌数量较少,对发酵醪中产生的糖份不能转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的糖份较高。总糖含量在40.1G/L-100G/L,酒香浓郁,酒度适中,醇厚鲜甜爽口,酒体协调,浓郁醇香,清亮透明,为黄酒中之珍品。 甜型黄酒 这种酒一般是采用淋饭操作法,拌入酒药,搭窝先酿成甜酒酿,当糖化至一定程度时,加入40-50%浓度的米白酒或糟烧酒,以抑制微生物的糖化发酵作用,总糖含量高于100G/L。鲜甜醇厚,酒体协调,浓郁醇香,呈橙黄至深褐色,清亮透明,口味有光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有的按酒的外观(如颜色,浊度等),分为清酒,浊酒,白酒,黄酒,红酒(红曲酿造的酒);再就是按酒的原料,分为糯米酒,黑米酒、玉米黄酒、粟米酒、青稞酒等;还有一些酒名,则是根据酒的习惯称呼,如江西的“水酒”、陕西的“稠酒”、江南一带的“老白酒”等。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除了液态的酒外,还有半固态的“酒娘”。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黄酒显得既熟悉又陌生。也许每个人都知道黄酒,但若要说到真正对它的了解,却又知之甚少。其实历史上黄酒统治中国版图的时间远长于白酒。直到清朝中叶,中国人饮酒的主流都还是黄酒,白酒的普及程度完全无法和黄酒相提并论。中国过去有南酒北酒一说。但所谓北酒,并不是指白酒,而是指产于北方的各类黄酒为主的酒世界。当时山西、山东都是黄酒的重要产区;而南酒,则是南方江浙为核心出产的黄酒。目前,在北方只有山东、山西还有少量出产黄酒。而绍兴黄酒就产业来说是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脉。
绍兴黄酒 绍兴酒因产于浙江绍兴而得名,由于其越陈越香的特性,所以又叫做“老酒”。绍兴黄酒有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时的《吕氏春秋》记载起,历史文献中绍兴酒的芳名屡有出现。尤其是清代饮食名著《调鼎集》对绍兴酒的历史演变,品种和优良品质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在当时绍兴酒已风靡全国,在酒类中独树一帜。绍兴酒酒液黄亮有光,香气芬芳馥郁,滋味鲜甜醇厚,越陈越香,久藏不坏,不变质,无异味。绍兴黄酒由于酒精浓度较低,酒味醇和,营养丰富,被公认为“东方名酒之冠”。
绍兴加饭酒 绍兴加饭酒是全国八大名酒之一,特点是酒色澄黄透明,香气馥郁芬芳,滋味甘甜醇厚,具有色、香、味俱佳的独特风格,是绍兴酒的珍贵品种,素有“酒中独步”、“中华第一味”的美称。绍兴加饭酒之所以取名“加饭”,是因为该酒在酿造时需增加糯米和麦麹的量,所以叫加饭酒。由于醪液浓度大,成品酒度高,所以酒质特醇,俗称“肉子厚”。在绍兴黄酒总外销量中占9/10,深得中外饮者青睐,是半干型黄酒的典型代表。
元红酒 绍兴元红酒,又名“状元红”,因酒坛外表涂朱红色而得名,是绍兴老酒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元红酒以精白糯米、小麦配以绝佳的鉴湖水,经独特工艺精酿而成。绍兴元红酒色泽橙黄,清亮透明,香气芬芳,味醇和爽口,总糖 ≤ 15.0 g/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