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935|回复: 9

论酿黄酒时含水量与风味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5 00: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班杰明-德志 于 2021-5-5 00:47 编辑

       第一次发文,请大家指教!

       许多新手在酿黄酒时可能会把握不准加水的量。一般来说,大家可能看了各种教程,只记住“一斤米加一斤水”或者“总重是原米重的3倍”,这些指导并没有错误。但是按照别人的教程酿出来的酒,往往喝起来却感觉味道不是自己想要的。其实,温度(一次小于10斤的制作量,该因素较容易控制)、原材料(好米酿好酒,不同的酒曲风味不同)、卫生控制(抑制杂菌,提高成功率)、含水量都对酒的味道有影响。这次我从含水量的角度,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 简单说说酒的风味

大家都知道黄酒可以按含糖量分类。按照糖在液体中的百分比重量,分类如下:
干型黄酒:1.5%
半干型黄酒:1.5%~4%
半甜型黄酒:4%~10%
甜型黄酒:10%以上
以上分类是2000年定的国家标准,今日的一些标准里还会包括比甜型黄酒更甜的浓甜型等。有些比较年轻的朋友,在第一次喝到自己酿的黄酒,心里可能会想,怎么不够甜?有两个原因。第一,没有选择合适的加水量,用干型黄酒的加水量怎么酿得出甜型黄酒呢?第二,其实是因为年青一代习惯喝可乐、奶茶等甜饮料,舌头更加耐甜了,酿出正常甜度的黄酒,反而嫌其不够甜。从配料表可知,一罐可乐含有11.75%的果糖,果糖甜度是蔗糖(标准甜度)的1.7倍,因而可乐的甜度相当于约20%。如果习惯于喝这样的东西,大多数的黄酒的甜味你都不太尝得出来,会出现味觉失衡,因而如果欲品黄酒,我提倡生活中先从喝清淡饮品开始!
除了甜味,黄酒中最重要的味道当然是酒味。酒香味由各种酯类物质提供,暂且不表;舌头能品到的本身的酒味,则由酒精(乙醇)提供,所谓的“酒度”也就是乙醇体积百分比。黄酒的度数差异很大,从只有3~4%的醪糟,到20~25%的绍兴香雪酒,都是黄酒。怎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这就与放水的量有很大关系了。
黄酒内还有酸、涩、辣等其他风味,造成这些风味的物质相比甜味和酒味物质的量要少许多,而且不同黄酒间差别相对不大。
以上,我们知道酿酒时醪糟含水量(或者广义来说,含液体量)对酒的甜度和酒度有重要影响。下面我将从专业资料和许多朋友的实践中分析总结出大致的规律,供大家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5 00: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班杰明-德志 于 2021-5-5 00:56 编辑

二、各种黄酒的制作中,含水量分析

广义上讲,黄酒是各种高淀粉粮食制作的发酵酒,而狭义上大家一般指的是米做的发酵酒。下面的讨论中,我们限定原材料只为糯米,规定“含水量”为“含液体的量”的意思。
为方便起见,我们下面使用一个词“倍率”。顾名思义是某一种比例,比如“出饭倍率”是饭和原米重的比率,“出醪倍率”是醪糟(固体的米+液体的醪液)与原米重的比例。统一标准后我们才方便换算讨论。
我们知道在下酒曲搭窝之前,米有很多预处理步骤。但总的来说目的都是将其弄熟、使其淀粉糊化、吸收足够水分。家里自酿大家可能会选择的烹饪方式不同,最后得到的饭含水量也不同。我所探究出的烹饪方法和出饭倍率的关系如下:

烹饪/处理方式出饭倍率(糯米)
不浸泡,小电饭锅
    加水1:1
1.86-1.88
浸泡充分,蒸笼,不淋水,摊饭1.4-1.5
浸泡充分,蒸笼,蒸时淋水,摊饭1.5-1.6
浸泡充分,蒸笼,使用淋饭法处理1.8-2.0

可以看出,如果选择用蒸笼蒸,必须将米充分浸泡,蒸出来的饭其倍率都在1.5左右。如果选择淋饭,倍率会上升到1.8甚至到2倍。电饭锅与蒸笼不同,米量合适的情况下,加入的水很少会从锅里蒸发,根据锅的大小不同,可能蒸发20%~50%加进去的水。对于固定的一口锅,煮饭时的蒸发量是比较稳定的,因而用电饭锅能较容易地控制出饭倍率。比如,上表中用1:1的水米比得到了1.86的出饭,蒸发在20%左右。如果我要得到1.5倍率的出饭,则下次使用0.7~0.8:1的水米比即可。
出饭的步骤到淋饭完成为止,再想增加含水量就得在酿造过程中加水。下面是不同种类的酒,对应的出饭倍率、出醪倍率,以及生酒(刚榨出来的酒)的数据:

酒种名称煮饭工艺出饭倍率落缸工艺出醪倍率生酒酒度%生酒糖度%生酒酸度%
淋饭酒母淋饭法1.8落缸不加水,糖化后加水
   
2.95150.50.4
绍兴元红(热作酒)摊饭法1.5落缸时加入全部水2.86170.150.44
绍兴元红(冷作酒)摊饭法1.5落缸时加入全部水2.86160.620.42
绍兴加饭摊饭法1.5落缸加入浆水与清水,后发酵加入淋饭酒醪与糟烧2.4918.70.680.43
绍兴善酿摊饭法1.5落缸加入浆水与陈年元红酒2.4516.770.49
绍兴香雪淋饭法1.8落缸加糟烧,采用窝曲工艺2.820-2519-220.36-0.41
宁波黄酒部分淋饭
    部分摊饭
1.8
    1.5
淋饭搭窝,摊饭喂饭,分次加水3
杭州黄酒淋饭法1.9-2搭窝不加水3.2515.8≤0.45
金华踏饭酒1.5落缸踏饭2.83
江阴黑/黄酒部分淋饭
    部分摊饭
1.8
    1.5
搭窝不加水2.95≥15≤0.45
丹阳甜黄酒淋饭法2搭窝不加水,发酵结束后加白酒2.31213≤0.5
九江封缸酒淋饭法1.8-2.0分次加白酒2.8
福州红曲黄酒摊饭法1.5浸曲,落缸即加入全部水2.69200.820.58
甜酒酿摊饭法1.5搭窝加水2410~120.43
叶网黄酒摊饭法1.5搭窝加0.5倍率水,糖化后加0.8-1倍率水2.9

        以上只是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黄酒,有很多其它黄酒,但是要么不是用糯米做的、要么和表中的某种酒工艺极其相似,因而省略掉他们。甜酒酿的做法是参照的叶网大师。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规律:
1、一般出醪的比例在2~3之间,即醪糟总重在原米重的2倍到3倍。如果是做甜酒酿,则醪糟总重可以低至约1.8倍左右。如用淋饭法,这意味着淋饭后搭窝不需要再额外加水,当然这样做出的酒酿是特别甜的。
2、如果加水只是水,糖度肯定随着加水量而下降,反之水少则糖度高。酒度则不同。醪糟总重在1.8~2.5之间,加水越多酒度越高。这是因为糖化后醪液甜度可达到13%以上,太浓的糖会抑制酵母生长。加水稀释糖液,让酵母生长加快,酒度也就提上来了。而醪糟总重在2.5~3之间,加水越多酒度越低。这是因为水多了形成厌氧环境,糖化菌受到抑制。我们知道黄酒的特点是一边糖化一边发酵,如果糖化菌受到抑制,酵母的食物不够,产酒也会减少。醪糟总重低于1.8,因为缺水糖化可能会受到抑制;如果醪糟总重远高于3,则酒液太稀,也不能正常发酵。
3、发酵过程中除了清水,还可以加醪糟、烧酒(通常是40~50度)、黄酒等。中途加优质醪糟可提高发酵力,促使提高酒度;加入烧酒黄酒则可以短时间大幅度提升酒精度,从而抑制酵母菌发酵,起到保存糖分的作用。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发酵中加入烧酒,去除里面的酒精成分,相当于只加入了烧酒量一半的水,这也符合之前“水少则糖度高”的推论。
4、该何时放水,并不影响做酒的成功与否。表格中未体现出来,实际上每一种酒在发酵过程的哪个阶段加水都各不一样。有的在淋饭时吸水多些,后面放水则少;有的采用摊饭法,后面则加水较多。但他们都能做成酒。然而实践证明放水方法可以影响风味。传统绍兴元红酒、福建红曲酒等在落缸时就加入所有所需水量。叶网大师则建议,加水可以分步分次加,这样醪液环境变化平缓,有利于酵母菌早形成优势菌群,提升酒度、降低酸度和不良风味。

三、总结
以上简单总结了加水与酒的风味的关系。简单来说,想要高糖度酒,可以少加水或者以酒代水;想要高酒精度的酒,要适量加水,同样以酒代水也可以达到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5 05:35: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飞龙 于 2021-5-5 06:36 编辑

潜心思考,探索自酿酒的奥秘。值得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5 23: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少见的好文,逻辑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5 23: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楼主的论述,出糟倍率在2.5时,酒度最大?(排除做香雪酒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12: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zfjiang 发表于 2021-5-5 23:28
根据楼主的论述,出糟倍率在2.5时,酒度最大?(排除做香雪酒的情况)

正在实践探究中,工艺书上的资料表明,使用传统黄酒工艺(包括传统的酒曲、用具、时令等)出糟倍率在2.5~2.6之间可以得到更高度数的酒(约17~18度)。不过,含水量也只是影响酒度的其中一个方面,比如说叶网的黄酒曲可以耐受20度的酒精,使用叶曲出糟倍率(根据叶网的建议)在2.6~2.8可以酿出20度的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7 15: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8 09: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数据支撑,非常适合有一定基础的酿友学习,文章建议长期加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28 14: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文章。我反复看了好多遍,谢谢楼主的用心撰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0: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酿酒吧 ( 公安网备41172102000150号/豫ICP备12020028号-1 )

GMT+8, 2025-4-4 08:00 , Processed in 0.04655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