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公子 发表于 2013-8-17 10:46:16

青稞酒大曲制作简介

一、准备材料
 1、青稞:粮食储备库,符合GB11760的规定。
 2、豌豆:粮食储备库,符合GB/T10460的规定。
 3、小麦:市售,符合GB1351的规定。
 4、水:酿造用水,符合GB5749的规定。
二、操作过程
 1、原料精选和配比:制曲原料经精选除杂后,按方案确定的比例配比。
 2、混合粉碎:原料均匀混合后用对辊式磨粉机磨两次,第一次较粗,第二次较细。曲料粉碎度要求以通过40目筛孔的细粉不超过30%。
  粉碎要求粗细适宜,过粗则水分容易散失,曲胚压制不够紧密,微生物生长繁殖差,导致糖化、发酵弱,影响成品酒的质量,过细则含水量太多,造成曲心窝水或窝热,成品曲酸败变质、味不正,给成品酒带来杂味。
 3、加水拌料:拌料用水为曲料量的26%—36%,将水用蒸汽加热到40℃左右进行拌料,拌料均匀后使原料温度达到23℃—26℃,要求混合后以捏成团不粘手为原则,有利于原料均匀吸水。
 4、制曲:制曲前调整好制曲机的运转速度和压制强度,使制出的曲块六面光滑,四角饱满无缺,无白心和干面点,软硬适宜,手按曲胚不松散,有结实之感,薄厚达到一致。
 5、曲胚入房:曲胚入房前,将曲室清扫干净,地面铺新鲜谷糠。
  入房的曲胚侧放排列,曲胚间距为2cm—3cm,行距3cm—4cm,叠放3层—4层,每层用竹帘分隔,呈“品”字形排列,要求行间距匀称,上下左右整齐,横竖端正,曲胚行间距控制原则要坚持冬近夏远。
文章来源:cnwinenews.com  6、曲胚的培养:曲胚的培养管理必须把好“三关”、“两则”。
  “三关”是上霉关、大火关、收火关;“两则”是必须冷热对调、轻重对调、软硬间调。软曲放顶层、热曲放两边、冷曲放中间的翻曲原则和前火慢、中火挺、后火紧的升温控制原则;曲胚培养期间的三次翻曲也就是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1)前期管理——上霉、凉霉阶段的管理
 曲胚入房后紧闭门窗,保持室温25℃—30℃培养1天—2天,待品温升至35℃—37℃时,曲胚表面长出许多白色菌丝斑点,此称为上霉,上霉最适温度为35℃—38℃。此时进行翻曲,加大曲间距,仍呈“品”字形排列。翻曲后进行凉霉,并将曲胚堆至4层,凉霉时间为12小时左右。凉霉时不允许对流风,防止曲皮受冷风直吹,产生干裂,凉霉期曲胚品温控制在28℃—34℃。
 (2)中期管理——潮火期与大火期的管理
 凉霉后关闭门窗进入潮火阶段,2天—3天后品温逐渐上升至38℃—45℃,此时需适时进行放潮。待品温继续上升至50℃—55℃时进入大火阶段,维持2天—3天进行第二次翻曲,曲胚由4层叠加至6层。大火期最主要的是保住曲胚内水分和热量的均匀挥发,随时注意启闭门窗调节温度和曲胚间的行距,防止大火期曲胚温度过高,造成烧曲。
 (3)后期管理
 大火期后,曲胚逐渐干燥,品温缓慢下降至31℃—33℃进入后火阶段,进行第三次翻曲,缩小曲胚的间距和行距,后火期收火要求既不回烧也不急落,分二次收火:初收靠拢;下降品温紧收。然后封闭门窗,停翻曲进行养曲,曲心温度降至30℃以下。
  经5天后开窗大凉,将曲胚堆至7层,通风,3天以后验收入库。从曲胚入房到出曲房约经15天—20天。
 7、贮存、陈放
 入库的大曲进行陈放,促使曲心水分得到蒸发。
 8、粉碎、出库
 出库的大曲粉碎时以细粉通过0.3mm筛孔的约20%为宜。

haick 发表于 2013-12-10 22:00:10

是青海的吗??

老把头 发表于 2019-11-19 16:31:06

太复杂了,看不懂

旺仔家电 发表于 2019-11-21 21:02:07

中高温曲

sunxudong0214 发表于 2020-1-2 19:46:47

好难的感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稞酒大曲制作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