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浸泡基本要求
药酒浸泡基本要求药酒的制作不可随便。我们的祖先制药酒大多数是将药物加入到酿酒原料中一起发酵,而不像后世常用的浸渍法。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远古时代的酒保藏不易,浸渍法容易导致酒的酸败,药物成分尚未溶解充分,酒就变质了。采用药物与酿酒原料同时发酵的方法,由于发酵时间较长,药物成分可充分溶出。现代人则不同,保鲜措施已经很普遍,酿酒技术也已经很精湛,各种酿酒工艺都可以很好地让酒保质很长时间。所以家庭制作药酒是很方便的。但是家庭制作药酒也不能盲目,也要有方可依。1、对证选药炮制酒同辨证取药的宗旨是一-样的,就是要对证。若不对证,危害很大。比如有的人泡了药酒是针对腿抽筋(抽搐)的,可是有些人,听说这个药酒药效不错,盲目照搬照用,结果,酒不但没起到什么作用,反而喝出了疾病。还有的人,体质偏寒,泡一些温补的药酒,可是有些人则属于热性体质,看人家喝这药酒,他也喝,结果越喝火越大,得不偿失。还有一些人,知道人参、枸杞子等都是好东西,他就高价买回去泡药酒喝,结果不但身体没补好,反倒补出一一身的“邪火”来!所以泡药酒需要先对证,根据服用者身状况来选择药材,不能盲目,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2、工艺和卫生要讲究泡药酒所选用的基酒,以50度或以上的饮用酒为最佳。因为50度以上的酒在浸泡的过程中能杀灭中草药材中沾附的病菌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或虫卵,可以使药酒在安全的条件下制成,并能较长时间的防腐败。对于不善于饮酒的人来说或因病情需要,也可以采用低度白酒、黄酒、米酒或果酒等基质酒,但浸出时间要适当延长,或复泡次数适当增加,以保证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泡出。泡药酒时,容器的材质最好是陶瓷或琉璃的,不要用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否则这些器具中的有害物质易溶解于酒中。如果选用动物药,要除去内脏及污物,清水洗净(毒蛇应去头),用火炉或烤箱烘烤,使之散发出香味,或焙干使用。这样做不但可以达到灭菌的效果,还能除水分,保持浸泡酒的酒精浓度,并帮助药效更好地析出;不但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于酒中,还能保持酒不易变质,饮用起来也更香醇。已腐败变质或霉变的动物药均应弃之不用。植物药应最大限度地除去药材的杂质、污泥等。有时为了使有效成分更快地泡出,可以考虑将药材切碎装人纱布袋中浸泡。浸酒的药材要干燥,才能保证药酒的效能。对于新鲜药材,要注意择洗干净,等晾到表面水分皆无,再泡药酒,才有助药效的泡出,也不易引起药酒变质3、其它注意事项另外,一切含有有毒成分的矿物质,如含汞、砷、铬、铅等药均不可用来浸酒,否则易发生中毒事故。泡药酒时尽量避免阳光照射或灼热逼烤。浸泡时间因药材而定,一般1周至1个月,甚至数月不等。黄酒也是医药上很重要的辅料或“药引子”。中药处方中常用黄酒浸泡、煎煮、蒸炙或调制药丸及各种药酒,临床选用时,也要遵医嘱。药和酒的用量及比例一定要按医生的指导选定。做到这些,才能安全有效地炮制药酒,避免炮制不当给人体带来危害。酒,其气悍,质清,味苦甘辛,性热。具有散塞滞、化瘀结、消饮食、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养肌肤的功用。可以直接当“药”,治疗内科、妇科疾病,而且对治疗外科疾病也独具风格,所有临床常有医师建议患者用药酒内治外用,治疗关节酸痛、腿脚酸软、行动不利、肢寒体冷、腰腹冷痛等症。但是贪杯造成的负面危害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患有肝炎、心脑血管病、胃肠疾病、妊娠期或近视眼等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在服用药酒补益保健时,伤害身体的其他器官,并有可能导致危险。比如肝炎患者,酒精进入人体,对肝脏有毒害作用,患有肝炎的人,不节制地饮酒等于慢性自杀;还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酒精一可以兴奋大脑,使感情激动;二可以使血管扩张,易发生血管破裂而引起死亡,或者发生心律失常,心跳加速等不良症状。至于胃肠疾病患者,则会因为受药酒的刺激,加重肠胃病等。总之,药酒虽好不要贪杯,更重要的是对症。总之,不管什么药酒,也不管其功效如何神奇,于药于酒来说,都是有一定不良反应的,所以不能过多服用。鸿茅药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