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是我的,我的也不是你的
本帖最后由 八仙桌 于 2019-8-24 09:55 编辑自酿酒过程是实践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悟的过程,没有实践是纸上谈兵,没有学习是固步自封,没有悟性可以说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今天想聊聊自酿酒的学习和交流,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从自身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酿酒工艺五花八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高家庄的地道家家有高招,茅台、五粮液、杏花村都是名酒,但工艺流程各不相同,不能说谁好谁不好,自酿爱好者也都不是墨守成规的等闲之人,都是爱折腾的高手,在遵从由淀粉转化为糖、糖转化为酒的大原理的情况下,敢于尝试各种违背教科书的酿造方法,目的无非是提高酒质或者是简化工艺。在这种不断的折腾中,有错有对,错了继续折腾改进,对了就是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酒体风格和工艺流程,在论坛的交流中,大多都愿意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和大家分享,但也会有所保留决不是全部,也就是说自己的绝招(或者自认为的绝招)一般不会原版奉献,或者是所用酒曲或者是其他影响酒体风味的工艺,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就是事实,也就是说几乎每个人的交流都不是全部,如果你按他的工艺原版照搬肯定是能酿出酒,但绝对不会酿出和他一样的酒,茅台的工艺、五粮液的工艺、杏花村的工艺都的公开的,在网上很方便的就可以找到,但你按照同样的做法一定做不出茅台、五粮液、杏花村,因为他们的关键技术是不会公开的,也是你学不到的。
认清了这个事实后,在学习交流时就应该有所取舍,他的工艺肯定适合他,但不一定适合你,这是他的不是你的,同样,你的工艺肯定适合你,但不一定适合别人,因为你还有其他没有公开的小秘密,这是你的。对别人的经验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照搬,有适合自己的就借鉴,不适合自己的就放弃,在学习和实际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改进形成自己的工艺风格。
例如我发帖介绍过水煮高粱的极简工艺,这个适合我,不一定适合你,大多煮出来的高粱含水量过高,这个可以通过焖水时间控制,但含水量较高也是我的总体工艺所需要的,因为我是清做,另外我说我糖化醅菌三天你信吗?在糖化醅菌三天的过程中,因为温度升高会蒸发掉一部分水分,如果含水率过低醅菌三天后高粱会回生,我为什么要醅菌三天呢,我是减少用曲量延长醅菌时间,增加自然杂菌的加入机会而达到改善酒体的目的,这些是以前我没有公开过的,但是也友好提醒:这样做感染过多杂菌使高粱酸腐的风险很高,我曾经做坏过几次,模仿要谨慎。煮高粱和糖化醅菌三天这两个工序都是违背教科书的,是正统酿酒师傅所不齿的,看似不可思议,但我用这种方法也酿出了我自己比较满意的酒。条条大路通罗马,酿酒不神秘,酒无定法,不同的工艺方法,造就了中国白酒风格的百花齐放,不要随便照搬别人的全部工艺,因为他并没有说出全部,也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工艺,因为你没有了解他的全部。看帖学习,能从每个帖子中汲取一句对我有启发的话就很欣喜。
人人都有一个小秘密,包括你、我、他。你的不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有鉴别有取舍,别人没有骗你,只是没有说出全部,不要全盘接受,也不要全盘否定,才是学习交流应有态度。
借用叶网师傅的一句话(或者是类似的意思):法无定法,有的放矢,情同育儿……楼主总结的观点非常赞成!!!:handshake
楼主说的非常实在,我非常赞成
煮高粱本来就没有问题,特别是用冷水充,非常合理,堪称经典,当然缺点是水分不好控制,冲冷水加大了感染概率,可以通过提高酸度、撒尾酒来控制。:lol:lol:lol 我一般不怎么回贴的,因为不知道 说什么 ,看到楼主写的这些心得,让我领悟很多,谢谢楼主 深度好文章,
纯手工点个赞:D 感谢楼主分享:handshake 感谢楼主分享,酿酒学无止境。 学无止境,楼主好观点,值得借鉴学习。红高粱电影做酒洒泡尿:lol说不准真能出好酒!;P 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我有许多的秘密,就不告诉你~嘿~ 就不告诉你~ 就不~告~诉~你~ 楼主没有与 “主流” 保持一致 ;P 顶楼主!!中国太大了,各地方做酒工艺流派这么多,估计咱们没听说过的都不少,咱们自酿,就是折腾,有想法就去实践。即使失败也是经验。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