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愚人 发表于 2018-12-19 12:04:25

美酒河流向何方?

本帖最后由 川江愚人 于 2018-12-20 11:06 编辑

美酒河流向何方?四川是浓香型白酒的故乡,悠悠历史长河,孕育众多美酒,汇聚成美酒河,源远流淌。六朵金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带给人们美好享受的同时,承载着浓浓的历史韵味。产业化大潮的冲击下,千古特色产业的文化韵味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侵蚀,GDP不断攀升的同时,文化韵味不断跌落。人们沉湎于美酒造就的飘忽,却忽略了年轻一代远去的背离,为白酒产业的未来,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隐忧;人们精心打造的产业小镇,再也吸引不了游人,以呈现往昔的繁华。人们不仅要问,“美酒河”怎么了?我们看,传统文化产业长盛的秘诀,在于根植在人们心中的文化惯性,当文化成分不断流失与减弱的时候,惯性也就不断放缓以致消失,最终导致传统产业的消失。人们为了挽救即将逝去的文化,采取了保护与保留“传承人”的做法,也没法挽留住历史的脚步将之踏碎。也许人们要问,时代进步出现的新陈代谢,历史的必然,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文化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同大自然的野生动物一样,消失意味人类孤独的开始,才要通过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保护,以记载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消失并不断为人类提供精神营养,或许才是文化流向最好的方式。四川的美酒正是这样一个独具文化魅力的产品,如果流失掉文化,也就意味着“美酒河”的干枯,戛然而止的背后,或许就是几百万人因为转产而出现的艰辛。对于文化类产品,我们不能够用简单的产品去对待,而是要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解决产品的文化来源问题,弄清楚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赋予白酒新的内涵,海纳百川,才能够永不干涸。一般的产品,可以通过外形、功能、色彩、人性等等方式去表达文化的含义,但白酒完全不同。除了白酒本身的味觉变化以及饮酒后出现的兴奋,没有其他载体,文化的内涵只有通过加载的方式赋予,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比如大米,不需要解释“人要吃饭是生理需要”这一理由,就是一个完整产品,白酒则需要解释“为什么要喝酒”的问题,后面才有人们买酒消费问题,也就是说,理由是通过其他方式加入进去的,没有加入进去前,还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特性决定,白酒卖出去的前提是大批量的人群拥有消费的习惯,而习惯来源于人们长期的文化积淀,需要饮酒助兴,饮酒消愁,通经活血等等。外载的文化符号越丰富,饮酒的群体越多,白酒产业就越强。明白这点,也就明白白酒产业的核心是“在一代代人中去传播白酒文化”。白酒文化在,白酒产品就在,酒文化传播得越广,白酒卖得也就越多,美酒河自然流得越远、越长。年轻一代饮酒群体的消失,也就意味着“美酒河”的干枯。酒文化传播除了要遵循文化传播的特点外,还要兼顾白酒的特性。比如,每一款鸡尾酒背后都有一个美丽故事开道,讲好故事,打动别人,成为推销鸡尾酒的法宝,但能够被故事打动的人,只是很小部分,无形中限制了白酒的消费,自然不适合白酒文化的传播;打造产业小镇,看起来有道理,但违反太多服务业规律,不能够持续去感动人,不能够根据时代变迁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去抓住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不能够适应季节性与或然性需求等等,注定昙花一现。加上愿意去体验、感受的人不多,有限的旅游人口,引领不了白酒产业的未来。白酒是同一款酒,众多人群去喝,引起众多人的感觉共鸣,这才是白酒的独特魅力。所以,解决同款酒,满足众多人需要,才是破解白酒产业、白酒文化的关键与核心。我们看,历史上饮酒留下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无不与人的悲欢离合相映衬,换句话讲就是同一款酒可以与不同人的感觉需求发生共鸣,从而营造出宏大的、不同类别的、大小不一的饮酒氛围。古人就是运用饮用白酒后出现的飘忽感觉,与环境发生互动,通过人的味觉变化,引起感觉共鸣的特点,营造出气壮山河的出征画圈,悲悲戚戚的生离死别,“喜怒哀乐”百姓人生,从而赢得人们的喜爱的。同样的酒,高兴的时候,醇香可口,心情舒畅;不高兴的时候,苦涩难喝,就连水边、芦苇这样的美景,都会变成“黄芦苦竹”,还有什么不能够变的呢?“美酒河”流传千古的秘密正源于此。为什么同样的酒,不同的人喝出来的感觉不一样呢?科学的解释是,各种各样的酒原料,通过固体发酵而来,自然包含太多味道,浓浓的酒精将他们包裹起来,一时很难感觉得到。但不同心境下的人,对特定的味道有特别的感觉,比如愁绪满满的时候,对苦味特别敏感;心情愉快的时候,对香甜绵柔有特别的嗜好;神经有点麻木的时候,特别需要“烧刀子”般的干裂、呛口来刺激。于是出现,苦更苦、香更香、甜更甜的感觉共鸣。“对影成三人”反映的是饮酒后人的飘忽感觉,“举杯消愁愁更愁”则将感觉的共鸣描写德淋漓尽致。所以,酒包含的味道越多,满足的范围就越广;每种味道都必须均衡,任何突出的味道,都可将其他味道掩盖,从而限制酒适应的范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酒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一款酒就会引发所有人的共鸣,也没有任何一款酒能够承载如此多的情感要素,除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赋予白酒深沉文化内涵外,其他找不到解释,这才是东方美酒的标准。为什么固态酒才能够达到这种极致?表面上看都是混合在一起发酵、蒸馏而来,但每一个颗粒都是一个独立单元,可以单独发酵,发酵的空间差异、温度差异、酒曲的多少差异,都能够让同样的颗粒出现不同的味道。所以,固态发酵的重点,除了酒曲、工艺外,控水特别重要。少了发酵不充分,得不到更多、更好的酒,多了与液态发酵一样,缺乏酒的层次与丰富的味型。破解了白酒的秘诀,接下来就非常的简单。我们可以将“白酒”的秘密转化为评价“白酒”好与坏的标准,由大众去鉴别什么是好酒,“川酒”打败一切竞争对手的时代也就开启。我们也可以在白酒的故乡,开办“川酒博物馆”,集体验、酒文化传播、旅游目的地、营销为一体,强化“白酒文化的根”,把握文化根基也就把握白酒的未来。更可以在太多的地方开办“川酒体验馆”,在一代代人中推广川酒文化,才是川酒发达的最好办法。那种中式“酒吧”,洋文化引导下的白酒发展思路,抛弃自己的特长,寻求外来文化的支撑,显然是自寻死路。

自蒸自饮 发表于 2018-12-19 15:14:47

上次那杯酒 发表于 2019-8-15 06:40:52

美酒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酒河流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