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开胃美食 酸汤鱼
前言酸汤及酸味食品历来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风味菜肴,而酸汤所煮的鱼即酸汤鱼更堪称酸味食品的佼佼者。
据科学检测:酸汤含多种维生素,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丰富的蛋白质,具有止渴生津,开胃健脾的功能。
黔东南自治州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音lào cuān,方言,意为走路不稳,东偏西倒)”。酸汤类菜肴,在黔东南自治州各县市、各民族都很盛行,尤以凯里市区最为典型,故外界统称为凯里酸汤鱼。其实,做酸汤火锅的酸汤,分苗族白酸汤和侗族红酸汤两类。现已发展成为酸汤系列饮食(如酸汤鸡、酸汤鸭、酸汤狗肉、酸汤羊肉、酸汤牛杂、酸汤大鱼头、酸汤猪脚、酸汤大肠、酸汤排骨、酸汤螺蛳等)。
苗族白酸汤一般是用米汤或淘米水加无叶蔬菜存于水桶、竹筒、瓷缸或坛内放置在火塘边,每天煮饭时把米汤或淘米水放入其中,以后便自然发酵而成。
酸汤做法
传统的白酸是用清米汤在酸汤桶中慢慢发酵而成,快速简单的白酸是将面粉用作发面的 500 克老面搓细后放入盆中(老面含有酵母),加入 10 千克清水,充分溶解后倒入锅中置火上,边加热边搅拌,再将 250 克糯米粉(也有用玉米面、黄豆面的)用清水调匀后倒入锅中。待锅中汤汁煮沸后,起锅倒入桶(坛子)内封好口,放在温度稍高的地方静置几天。色泽乳白、酸味纯正的白酸就可以用了。酸汤与泡菜水和卤水一样,保存得当,愈存愈香。
酸汤也就是米醋,也是酒的下一个阶段,醋化。只不过醋化需要氧气,而且比酒化温度高一点。
酸汤鱼做法
苗族传统制作酸汤鱼的方法是先舀适量的酸汤放入锅内煮开,将放有花椒的清水缸中的鲤鱼(因有花椒味能使鱼尽快把肚腹脏物吐尽),用大拇指卡住鱼腮处,持刀往鱼右腮与鱼身连接处横割一刀(约断半边),然后两手一掰,将食指伸进鱼腹中取出苦胆、肠杂等,即放入滚开的酸汤中。鱼入锅时蹦跳几下,张嘴将酸汤吸入腹部,输至全身各部位。待鱼煮熟时,放入适量的油盐、辣椒、生姜、木姜花或木姜籽、葱蒜、鱼香菜等佐料再煮片刻即可上桌食用,其汤鲜肉嫩,非常可口,若将酸汤鱼蘸着特制的辣椒水食用,食味更佳。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调料,木姜子不可少。)
侗族红酸汤与苗族白酸汤的制作不同,酸汤以山地番茄、红辣椒为主,佐以花椒、木姜籽、薄荷叶等多种配料配制而成,盛于土坛瓦罐中待用。传统烹制侗族酸汤鱼是以农历十月开田摘禾时的田鲤鱼为最佳。在烹调酸汤鱼时,还要放木姜籽、鱼蓼、大蒜、腊当(侗语译音,汉称鱼香菜)等香料调味。在香料中,以木姜最为讲究,俗话说“没有木姜就没有侗家酸汤鱼”。吃酸汤鱼时,还可用豆腐、韭菜、广菜和野生亮广菜、毛毛菜、阴蔸草(水下土生)等作配菜,浓香四溢,味道独特。 现时多用火锅烹食酸汤鱼,除采用田鲤鱼外,若用清水江、都柳江野生鱼则更具特色。凯里快活林餐馆、侗寨楼餐馆、麻江下司、黄平重安江、剑河展架及黎、榕、从三县等地,均是品尝酸汤鱼的极佳处所
酿酒的一个延伸,米醋。
白酸-酸汤和泡菜水一样,初制时最好能在邻居家要来一点老酸汤作为基汤,同时按照普通操作法进行初制酸汤, 3天即可食用酸汤,如果没有老酸汤就采用常规制法。即传统酸汤的使用米汤做原料,即在煮大米饭时,在锅里多掺一些水,开锅后将一部分清米汤倒在桶(坛子)里,桶(坛子)口盖张树叶或纱布之类的遮尘物置于火塘(深山寨子中用于取暖、烧水和煮吊罐饭、煨吊罐菜的地方)边或有温度的地方,没有这样条件的可以次日将桶(坛子)里的米汤倒入净锅中烧热至50℃左右时倒回桶(坛子)里,用长木勺搅动一下。每天一次,直到酸味清醇,比醋味略淡、酸度适口后放置在室温下的 干燥、阴凉、通风、清洁卫生、易取用的地方 ,约一周左右也就有酸味和可以食用了 。 如果直接初制时不放火塘边和次日加热,直接放置桶(坛子)的室温(约 20℃),则需要半个月左右才又有酸味。在初制酸汤时,会因天气和季节以及加工工艺的不同,需要注意发酵过程中的变化,如果到了5~7天有酸败(当地人称为馊)味而没有酸香味,一般情况下酸汤就已经变质,弃之重新制作。
既然是以淀粉中的糖为营养物,那么快速制作酸汤的方法除了用清米汤为原料外,起酸汤亦有用白面汤、汤圆粉汤为原料。 500克白面可加5~6千克温开水;500克汤圆粉可加6~8千克温开水(开水的温度可达70℃)。其后的操作与用清米汤同。
如果邻近人家有酸汤,只需把人家的酸汤舀一些来倒在桶(坛子)里,加上等量的清米汤搅和几下, 2天后再加一些清米汤,酸汤量即增多了。以后再不断地加清米汤就行了。米汤可每天加一次,加量不要超过原有酸汤的1/3。酸汤是以淀粉中的糖为营养的鲜活物质,如果每天一次加热低于40℃,所起的酸汤就会变质发馊;如果加热超过60℃,活性物质便开始死亡,所起的酸汤就酸不了,即使酸也酸得不正常。
红酸-红酸即毛辣角酸,毛辣角酸的酸味醇厚,色淡红而清香,通常是用10千克新鲜野生野生西红柿(无野生时可用种植的西红柿代替)洗净,放入净泡菜桶(坛子)中,再加入500克仔姜、250克大蒜、1千克红辣椒、300克精盐、100克糯米粉及250克白酒,加盖放置15天后即可取用。使用时,将桶(坛子)中固体原料剁碎或用搅拌机绞成茸泥即可。
红油酸-红油酸又名辣酸,红油酸以酸辣椒(糟辣椒)用油炒至见红油,再加入新鲜野生毛辣角炒香出色加汤熬制后去渣,调制而成。其味荤厚而酸辣醇厚,色鲜红。
辣酱酸-辣酱酸也名小磨酸,将新鲜红辣椒淘洗干净,加鱼、糯米、水用石磨磨成浆,加入大量甜酒(或糯米稀饭),放入酸汤桶(坛子)中密封,经发酵,即成味酸香回甜,色泽鲜红的美味酸汤,使用时以水直接调制或浇油调制。
鱼虾酸-鱼虾酸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等地居多,是用小鱼小虾、大米 沤 烂后加精盐、白酒、甜酒糟、煳辣椒面入桶(坛子)发酵而成,味酸香醇厚,糟香味浓,食用时可用油炒或加汤调制。
臭酸-臭酸也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等地的特产,是用猪、牛骨、大米熬制后加精盐、白酒、甜酒糟、煳辣椒面入桶(坛子)发酵而成,味酸香醇厚,味浓味厚,食用时可用油炒或加汤调制,初次食用时就如同品尝臭豆腐一般,香臭自己去理解了。
用 酸 汤
家用酸汤,有一坛两桶(坛子)也就可以够用了。需要做酸汤火锅和菜肴的餐馆用量就相对较大,必须有多有几桶(坛子)。便于取用后及时补给和充分发酵。一次或者一天中最好不要将一个桶(坛子)酸汤用去半桶(坛子),否则再补给时势必 “收支不平衡”,这时酸汤变得很淡,需停用几天,待完全发酵后,才可以达到所具备的质量,如果所用酸汤不具备酸汤酸度,质量就就没有保证,难以达到所需口感,也就是在省外难以品尝到正宗酸汤的一个常见因素。
如果用来做菜的酸汤过酸,可用适量清水兑到适宜酸度(说明:异地最好用矿泉水,以免味道不正),但对酸汤菜的味道微有影响,最好是能够采用用酸度合适的酸汤。
日久不用的酸汤,会因为气候、季节变化,部分会在 桶(坛子)内酸汤 表面生花(出现一层白色的膜),是用酸汤的时候要把弃之不用,同时也要关注酸汤的发酵变化了。
酸汤属乳酸发酵,因此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护养,否则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缺少养料或温度过低,活性物质不能正常生活等情况而酸败,失去本身的酸香味而变坏变臭。
护养方法有添加热米汤或热淀粉汤,添加时须注意,添加后的酸汤桶(坛子)里温度不可超过 50℃,常规下是每天不可以使用酸汤桶(坛子)里的一半酸汤,使用当天需补给添加热米汤或热淀粉汤,量则在20~50%为宜。其次就是适时将桶(坛子)里的酸汤倒进没有油迹的锅里加热。尤其是使用量较大的酸汤,如果使用量大是还可以将酸汤桶(坛子)置于温度较高的房屋里。使其快速发酵。当然,如果每天或每2~3天就添加一次有热米汤或热淀粉汤,就不需再这样加热了。
酸汤还需根据使用情况和桶(坛子)底的沉淀物数量,沉淀物可谓是酸汤中的废弃物,需要适时将它清除。清除的方法较多,最好的是在热酸汤时将桶(坛子)底的沉淀物倒掉,不需要烧热的酸汤可以换装在另一酸汤桶(坛子)里等。 谢大哥分享已收藏
页:
[1]